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自北京、吉林、湖南、浙江、甘肃等5个省市的14名全国人大代表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开展“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专题调研。
9月25日上午,代表们来到省级“枫桥司法所”江北区司法局孔浦司法所,实地考察社区矫正和刑事执行工作开展情况。在现场,代表们参观了司法所各功能区域,详细了解了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情况,以及孔浦司法所阳光矫正“345”工作法。近年来,该所坚持“党建红”引领“司法蓝”,积极履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12项职能,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无再犯罪的良好成效。
调研期间,江北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向代表们系统介绍了该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系列特色做法:阳光矫正“345”工作法与区检察院共同推动建立“信用外出”机制,对信用良好的社区矫正对象开辟“先批后补”绿色通道,在强化动态监管的同时,有效解决企业主、高管等群体“外出难”问题,目前已办理162人次请假外出,无一起违规发生。探索“以矫助矫”模式,鼓励矫正对象发挥特长参与互助,通过角色转换重塑自我价值认同,在检察机关监督下形成良性循环,提升矫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与实效性。推出“慈孝矫正”品牌,积极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矫正工作,通过慈孝课程、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矫正对象反思家庭责任。建立“三色矫正”机制,针对不同矫正阶段精准施策,实现从入矫到解矫的全周期有效管理。在财产刑执行监督方面,通过部门协同、数字赋能、类案治理三大举措,推动财产刑执行到位逾2000万元,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与被害人权益。在未成年人矫正方面,实施“啄木鸟关护”项目,联合多部门构建观护体系,8年来助力近30名青少年重返正轨。随后,江北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还介绍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
调研结束后,代表们一致认为,江北区在刑事执行监督与社区矫正工作中,注重法治刚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通过“检司融合”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执法流程优化与社会力量整合,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下一步,江北区将继续深化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具有江北特色的社区矫正品牌,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通讯员孙佳宁 记者俞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