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海宁市司法局聚焦提升教育帮扶质效汇聚统筹推进“五项工作”合力
浙江法治微信公众号 2025-07-08

  编者按:

  统筹推进“五项工作”,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行政领域中的深化与拓展,共同聚焦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这一核心任务,致力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决策部署,浙江省司法厅深入实施刑罚执行一体化改革提升工程,持续深化监地协作专项行动,更好统筹推进“五项工作”,在防范重新犯罪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展示全省各地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的亮点及成效,浙江法治将持续推出统筹推进“五项工作”进行时系列专题。

  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聚焦提升教育帮扶质效,更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立足发挥职能优势,打造监地协作示范、强化资源互通共享,切实汇聚统筹推进“五项工作”合力。

  建立监地合作“双向衔接”

  与省长湖监狱共同制定《监地联动深化刑罚执行一体化改革工作机制》,涵盖专班运行、数据共享、风险治理等九项工作15项职能。与省南湖监狱签订了《监地合作帮教协议》,通过深度整合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类资源,实现司法局工作与监狱工作双向衔接。自刑罚执行一体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走访监狱6次,座谈会商司法行政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4次,形成监地合作共建方案2个,共建事项12个,重点事项6个。

  开展服刑人员分类帮教

  坚持帮教关口纵向延伸,帮教资源横向拓展,依托“紫薇社会工作站”,联合18个部门及社会组织,成立“紫薇·阳光”帮教团,组建“未成年子女关爱”“困难帮扶”“亲情帮教”“法律服务”等4个帮教小组。建立重点帮扶对象“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教机制,对在监服刑人员进行分类帮教。目前,已建立跟踪档案14人,开展亲情帮教7人次,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18人次。

  打通服刑人员就业渠道

  结合海宁地方产业优势,在省长湖监狱开设皮革制作与营销定制技能培训班,对海宁籍服刑人员开展培训。同时,海宁市司法局、省长湖监狱与海宁籍用工企业代表签订《安置帮教基地共建协议》。目前,海宁市司法局已牵头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2个,依托企业开展就业培训3场次,使3名临近刑满释放人员成功与企业签订就业推荐协议,12名服刑人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为服刑人员重新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策划 | 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来源 | 海宁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吴亚洁)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