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才能形成强大合力,让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
□ 秦 帅
公安部最近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典型案例。据统计,2023年,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假冒电商物流客服以及虚假征信等十类诈骗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88.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令百姓深恶痛绝。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了“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一系列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在诈骗手段和策略上也在持续翻新,导致当前相关犯罪形势依然复杂而严峻。
从公安部此次发布的相关信息看,当前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造成的损失也最多,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跃升至第三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人们热衷于网购有一定关系。一些诈骗分子精准把握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心理,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和平台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甚至通过代写论文、私家侦探等特殊服务广告进行引流,诱骗消费者付款实施诈骗。此外,不法分子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搭建以假乱真的非法App,伪造各类信息,使诈骗活动与一些生活场景结合,加大了这类犯罪的迷惑性。如刷单返利类诈骗出现了“刷单+快递”“刷单+创业”等复合式诈骗,让受害人不停投入资金,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由最初少见的新型犯罪演变成常见的多发产业化犯罪类型。从此前查处的一些案件看,诈骗的实施过程往往离不开各类产业的支持。如在虚假购物类诈骗的上游,有专门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各类卡号、账号信息的“信息支撑类”产业,也有专门推送虚假网购引流信息的产业;在诈骗实施阶段,有专门为诈骗分子和网购者提供“通讯连接”设备与技术的中游产业;在诈骗得逞后,还有提供地下钱庄洗钱、虚拟货币洗钱服务的非法产业。可以说,服务器架设、平台租赁、洗钱等不同环节的犯罪活动相互勾连,形成了完整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这些情况的出现,降低了诈骗犯罪的成本,加大了有关部门追回赃款的难度。
还值得警惕的是,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和线上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成果被诈骗分子吸收利用,催生了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的诸多黑灰产。一些技术团伙设计的App和聊天机器人,提高了诈骗信息的传递效率,使更多人成为潜在受害者,而一键换脸、一键抠图等智能技术被一些非法团伙用于伪造图像和电子文书,还有专业团伙通过加密货币为诈骗分子洗钱,试图逃避侦查打击……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多策并举、综合施策,深入推进打击治理。首先,要坚持全链条打击,既要打击实施诈骗的人员,又要顺藤摸瓜、循线追踪,及时研判发现为诈骗犯罪提供地推引流、通信服务、洗钱帮助的产业,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利益链条。
其次,要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离不开电信网、金融网、互联网这“三张网”,相关部门要从源头发力,开展综合治理,不断规范电信网络服务商、平台经营者的行为,堵住手机卡、银行卡、网络账户、应用程序等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不给不法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能化开展技术反制工作,减少群众损失,合力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的土壤。
最后,要做好事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技术迭代更新快、反侦查手段多变,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没有哪类人群可以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绝缘体”。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破案周期长、追赃挽损难度大,因此在加强事后打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事前预防。要持续开展全民反诈行动,加强反诈预警宣传,精准框定易受骗人群,建立异常通信、异常交易监测体系,健全预警劝阻机制,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才能形成强大合力,让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刑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