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原标题:常州着力优化法治“软环境”
“一站式”法律服务兴企赋能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张杨 张浩
冬日江南,绿意仍盎然。江苏省常州市法律服务创新园里,随着常州仲裁委员会、常州市律师协会、常州市律谐调解中心及北京市盈科(常州)律师事务所、上海博和汉商(常州)律师事务所等多家知名律所陆续入驻,这里的法治“软环境”持续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除了比拼硬件条件,法律服务这一“软环境”也日益受到关注。据介绍,法律服务创新园正积极推动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商事调解组织进驻,配套招引知名财税咨询、保险、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机构,致力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常州市将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纳入全市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中强力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实现全覆盖,23个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涉企法律服务专窗,公共法律服务室进驻33家人才社区,成立全省首家新能源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全省首家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行政调解委员会,专门处置涉网约车类纠纷。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竞争日趋激烈,相关争议数量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12月,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受案类型涵盖能源管理、技术开发等10个领域。成立一年来,中心受理新能源领域案件166件,标的额达10.27亿元,已结案105件,当事人覆盖国内外39座城市,五成以上的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外地企业。
江苏某电子公司与泰国某科技公司自2021年起签订了一系列买卖合同,约定采购光伏设备,后双方在履行供货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考虑到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行业有其专门的质量、安全等规定,新能源领域专业知识的储备程度直接影响争议化解的质效,且海外诉讼成本较高,双方最终选择中心解决纠纷。
“仲裁具有专业高效、不公开审理、不受地域标的限制等特性,更快更灵活。”中心仲裁员许建军介绍道,因涉案标的较大,中心安排他与另外两名仲裁员组成团队,按照法定流程组成仲裁庭并进行庭审调查,对该起涉外案件作出裁决,双方对结果均表示认可,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链,中心在新能源产业发达的薛家镇、罗溪镇设立仲裁服务联络点,将全流程商事仲裁和调解服务下沉一线;组织开展新能源领域公益法治培训研讨12场,覆盖企业超500家。围绕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新发展需求,中心携手国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国内外一流仲裁机构、研究机构等,从投资经营、法律实务、金融实践等方面,为企业“出海远航”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常州还针对从业人数不断扩大的网约车行业,成立常州市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行政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推动道路运输服务纠纷“一站式”“一揽子”化解。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年均化解涉网约车类纠纷超2000起。
据常州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祥专介绍,调委会目前有8名专职调解员和1名法律顾问,外聘了行业专家等成立专家库,实行“7×24”小时全天候调解服务,还协调网约车平台公司派员在调委会驻点,确保绝大部分纠纷在48小时之内得到化解。
2024年6月,市民赵先生酒后乘坐网约车,呕吐弄脏了车的后座与脚垫。为此,司机沈师傅不仅花费150元洗车费,还花了两天时间散掉车中的异味。沈师傅认为赵先生的行为致使其误工并产生损失,要求其赔偿800元,赵先生只愿意赔300元,双方僵持不下。后双方找到调委会求助,经调查事实和查阅司机沈师傅近三个月营收情况,并在听取了专业意见后,采取现场“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由赵先生赔偿650元,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据了解,常州还以数字赋能,让法律服务插上“智慧翅膀”。2023年11月,常州市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常州“政企通”App“法治服务”专区正式上线。
“政企通”App“法治服务”专区现有公证、仲裁、自助法律服务等9类在线服务,自助法律服务有企业“法治体检”、智能法律咨询、合同文书模板、法律法规查询、法律计算器等5项服务,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对自身的股东股权、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进行“查漏补缺”。
“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建成了常州法律服务创新园和常州市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政企通’App‘法治服务’专区,让全市涉企法律服务体系的战略拼图更加完善。”常州市司法局局长陈跃峰说,新能源之都建设向“新”出发,法律服务向“高”攀升,着力打造法律服务“最优生态圈”,全力实施法律服务兴企赋能“八大行动”,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