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浙江警方:“双轨”练兵扩“容量”提“精度”
人民公安报 2021-02-20

  ●通过掌上练兵平台及网络公开课等载体,实行“云端练”“掌上练”“实时练”,实现培训“量”无限扩容。

  ●组建大练兵专兼职教官团队,并赋予微课程、题库研发任务,做到定期更新、实时维护,确保质量。

  ●打造督考“闭环”,建立每月定期通报晾晒制度,定期对掌上练兵平台使用情况进行通报。

  在全国禁毒2020“网上对抗,云上打击”实战大比武中,浙江获团体第一;在全国公安情报指挥部门突发案事件应急指挥处置比武演练中,浙江摘得桂冠;在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比武竞赛中,浙江获得团体亚军……

  自全警实战大练兵开展以来,浙江省公安机关聚力现代警务模式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核心,深化“互联网+”培训理念,推出“浙江公安掌上练兵平台”,搭建以民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互动互补“双轨”练兵模式,有效提升练兵的“质”与“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公安教育训练新路子。

  探索推进练兵“双轨”模式

  “工学矛盾”,一直是困绕练兵的难题。2020年5月10日,在浙江省公安机关实战大练兵开训仪式上,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双全提出要求:科技引领、战训合一!

  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浙江省公安机关以工学兼顾注重实效为主线,以常态便捷覆盖全警为导向,以打造现代警务模式背景下实战练兵新机制为目标,在总结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开展在线远程培训经验基础上,借鉴“学习强国”模式,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双轨”练兵模式。

  “双轨”练兵模式即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实战练兵,线上课堂面向全警,侧重入门普及训练;线下授课遴选尖子,聚焦专业能力提升。浙江省公安厅人事训练处副处长章伟介绍:“这既扩充练兵容量,解决民警训练不足问题,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全省共享,又提升练兵精度,解决训练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培养专业精兵。”

  在线上,浙江公安通过掌上练兵平台及网络公开课等载体,实行“云端练”“掌上练”“实时练”,实现培训“量”无限扩容。去年4月,浙江省公安机关依托“钉钉”直播平台举办了第一期全省公安微课程研发培训班,当日参训人次最高时段超过4000人,三天内回放量累计突破2万人次,单次培训容量之大、范围之广,非传统现场培训可企及。

  在线下,浙江公安明确教学重点是实操实训,改变以往摊派参训名额的做法,深化教学形式,小班化精准施训。宁波市公安机关探索构建全警能值评价体系,根据民警个体能力等级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有效提高了训练精准度。

  线上“移动课堂”实现“随时练”

  为进一步提高大练兵信息化水平,去年9月,浙江省公安机关在浙政钉上开发了“浙江公安掌上练兵平台”,有效满足了全省公安民警全时空在线练兵,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律素养的需求。目前已审核上线政治、法律、科技三项基本训练和若干专业训练题目共4825道。

  “浙江公安掌上练兵平台”设置有定期练、挑战练、专项练、练兵考场“三练一考”模块。根据需要考察的内容,平台智能化生成试卷,并根据个人答题情况,自动形成个性化易错题库。今年1月,浙江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温州市公安局分别对全省7万余名民警、全市1万余名民警开展法律知识普测、全警实战大练兵理论普测,无论民警身处何地,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在线测试,省时快捷高效。

  据介绍,平台还设有互动功能。民警可在“我要出题”栏目参与题库建设。此外,平台后台练兵数据映射区24小时运作,各地各部门系统访问人数、积分排名情况、练兵考场成绩、练兵动态等,实时更新,直观显示。

  强化线下保障确保练兵质效

  练兵质量是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准。浙江公安紧盯“质”和“量”两篇文章,在把理论基础类培训“上线”,承接部分训练“量”的同时,把更多资源挤向线下培训,提高现场训练的“质”,实现整体练兵效能大提升。

  “我们在向信息科技要训练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基础保障,确保线上线下训练质量互促互长。”省公安厅人事训练处科长陈颖平说。

  为此,浙江公安组建了大练兵专兼职教官团队,并赋予微课程、题库研发任务,做到定期更新、实时维护,确保质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公安机关共研发推出防疫抗疫微课程176门,累计在线培训时长9万余小时,在线培训民警15余万人次。

  此外,浙江公安还打造督考“闭环”,深化完善管理办法,建立每月定期通报晾晒制度,定期对掌上练兵平台使用情况进行通报。推出训练积分制,分岗位设置线上学习、线下培训及必学科目、自选科目的训练积分,配套开发各科目测试题库,测试合格方获得相应积分,设定年度达标积分。建立民警训历档案,全流程记录民警训练历程,并着手研发智能分析模型,力争科学评测民警能力等级。(记者 谢佳 通讯员 潘逸舟)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