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前不久,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居民胡大姐与李大哥,因化粪池选址问题发生争执。胡大姐计划在自家宅院旁菜地建化粪池,邻居李大哥担心选址离自家过近,日后有异味影响生活。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
眼看邻里情分要被矛盾破坏,青草镇迅速成立专项调解工作组。工作组锁定矛盾核心为“空间使用争议”。他们没急着讲大道理,而是说起六尺巷的故事,让礼让谦和的暖意先融进双方心里,再拿出法律条文进行分析。
人心一暖,道理自明。胡大姐最终同意将化粪池改到自家屋后菜地,李大哥也认可调整方案,双方握手言和。
“六尺巷故事中蕴含的谦和礼让文化,不仅体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也为现代人调解矛盾提供了借鉴。”青草镇政法委员王龙松说。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长约百米、宽约两米,因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让墙诗”而声名远播。如今,这里不仅是桐城市耀眼的文化名片,更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六尺巷典故内核,探索出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内容,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总目标的“六尺巷工作法”,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近日,桐城市“推行‘六尺巷工作法’”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桐城市细化“六尺巷工作法”实施路径,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到人、到部门。该市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去年,全市推行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242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338件。同时推动党组织活动“进楼入户”,做实在职党员“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全市1437名机关在职党员定期到党群驿站开展组团式服务。
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向善力,桐城市将“六尺巷”礼让文化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与基层治理: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荣誉时,“礼让”成了重要考核指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里,“谦和”成了共同约定,引导着大家明事理、崇德向善。该市推行积分制,全市202个村(社区)的“积分超市”里,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投身邻里互助等善行义举,均可领取相应积分,最后用积分兑换奖品。
与此同时,该市健全多元调解体系,建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12个,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今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44件,调解率达99.83%,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44.8%。(记者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