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热评
整治“现金排斥” 保障“用现权益”
法治日报 2024-01-04

  □ 海 凝

  谁还在使用现金?基本公共服务现金支付难题如何解决……针对现实生活中现金支付屡屡遇阻的问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吹风会,对拒收现金整治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老百姓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近年来,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和商家,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拒收现金现象也开始悄然滋生。对此,央行曾三令五申禁止拒收现金,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行政处罚法对部分商家违规行为予以处罚。然而,这类现象仍不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对此,2023年10月起,央行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一步是,组织商业银行开展拒收现金全面摸排工作。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这为精准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据悉,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75.1万份,引导商家张贴支持现金支付标识39.7万个,向商家发放“零钱包”18.2万个……  

  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推进经营主体支持现金支付,既能引导经营主体规范交易,也有利于降低其现金使用成本,为现金流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而且,有关部门开展了抽样调查,确认了当前“谁在使用现金”。表面上看,在如今的各种消费场景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手机支付,实际上越往小城市和农村走,就会发现使用现金的人越多,且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这也与此次抽样调查结果相符——老年人中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为67.6%。  

  由此可以看出,受拒收现金影响最大的人群是生活在县域的老年人。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老年人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当多的老年人至今仍没有迈过“数字鸿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类App。这个调查结果也为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方向。这就要求县域的金融机构为经营主体使用现金结算提供更多服务,也要求县域各经营主体将支持现金交易作为标配,还要求有关部门对拒收现金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以维护老年人使用现金的权益。  

  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负责查处拒收现金这一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央行派出机构,但根据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一旦县域老人遭遇拒收现金,而县域又没有央行支行,如何高效履行监管职责,还需要有妥当的安排。

  在移动支付具有便利化、安全化、节约化等诸多优点且势不可阻挡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选择新型结算方式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拒收现金,因为国情不允许,法律也不答应。对经营主体而言,至少要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拒收现金将面临违法而被处罚的风险,二是将会失去老年消费者。  

  简而言之,针对现金排斥问题,只有监管部门大力整治,才有望减少违规现象。从此次专项整治情况看,全面摸排与抽样调查已经传递出不少积极信号。希望在后续治理行动中将县域老年人等群体使用现金的权益作为重点保障目标。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