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法律服务需求,通过优化平台建设、驱动资源聚合、提升监管实效,打造优质高效集约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年办理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案件2万余件。
据悉,马鞍山市司法局目前全市范围共建立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61个,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经整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实行“轮班制”就近入驻,全面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
为响应基层群众法律服务呼声,不断推动法律服务向群众身边延伸,设立“八姓商事”“民生茶馆”“小巷调解”等561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在困难群众相对集中的村(居)等设立14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动员仲裁委、鉴定机构、律所及公证机构在各县区设立服务点或开展进乡村、园区活动,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年以来,马鞍山市通过打造法律服务产业园,吸纳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入驻,形成法律服务聚集区。目前产业园内汇聚了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矛盾调处等12家法律服务机构、2家金融机构,构建起全方位、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企业、社会和民众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产业园年均提供法律服务约3000件。
为发挥产业园资源优势,持续优化涉企法律服务成效,马鞍山市统筹整合周边法律服务资源,形成了包括涉外法律服务团、征迁法律事务服务团、青年律师服务团、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统一战线法律服务站在内的“四团一站”格局。
随着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扩大,马鞍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也及时“扩容”。通过建立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联动工作机制,启动法律援“新”安“新”护航专项活动,推动形成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体化服务机制,及时回应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需求。
同时,马鞍山市还不断规范公共法律服务行业发展,通过制定出台《马鞍山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指南》等10余项工作指引,着力促进服务流程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更加有效,推动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案件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卷宗评查,实施法律服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推动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开展电话回访,对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事项跟踪督查、持续整改,不断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张洁 王睿思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