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原标题:法治赋能 让“诗和远方”行稳致远
启东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法治文旅深度融合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陈相 李超
江海交汇,潮起东疆。江苏启东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翼,拥江揽海,是江苏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素有“江海明珠”之美誉。近年来,随着一批文旅新项目陆续推出,“到启东看日出”成为游客们的网红打卡景色之一。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也逐步显现,依法治理、法治保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为此,启东市司法局以“法治+文旅”为切入点,创新治理模式、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法治宣传,为全市文旅事业绘就法治底色,以法治赋能文旅,助力“诗和远方”行稳致远。
固本强基
构建“闭环式”保障体系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上,江苏省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有关负责人宣布中国奇迹《江海明珠·东方灯塔》大型文旅项目将在启东长江入海口启动。
该项目位于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是黄海、东海、长江三水交汇之处,江海交融,共同孕育出广袤无垠的湿地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十分突出。
为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启东市司法局从项目的立项、土地使用等环节入手,同步开展法制审查工作,全流程给予指导,积极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对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与旅游投资平台的合作框架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切实为重点文旅项目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记者了解到,该局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合法性审查等法治职能,在《启东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文件出台前进行严格论证,将重点文旅项目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让政策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确保文旅产业在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的轨道上运行。
该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组织、引导相关单位开展执法“先锋”系列行动,围绕打击虚假宣传、规范服务质量、保障身心健康等方面先后进行多轮排查,通过大数据等手段推进精准治理,规范旅游合同和景区依法管理,有效提高经营主体守法经营意识,切实维护游客权益,推动文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启东市司法局还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向文旅产业经营主体开展“法治体检”活动,让法治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护航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目前,全市围绕文旅行业已开展法治体检活动58次,涉及碧海银沙景区、启唐城沉浸乐园等10余个重点文旅项目以及30多家中大型配套服务企业。
动静结合
打造“沉浸式”旅行体验
近日,来启东旅游的吴先生在启唐城乐园的一堂“反诈法”宣传课上参与体验、聆听案例,经现场咨询后,意识到了自己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成功避免了一起酝酿已久的诈骗案件发案。
近年来,启东市司法局组建“江之委”“沙地名嘴”等普法志愿者队伍,以“法治集市”“非遗巡游”等方式,在郁金香花海文化节、梅花节等旅游节庆中,深入重点街区、旅游景区,开展互动式普法,游客可以在幸运大转盘答题、法治漆扇制作等趣味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实现“逛美景、游乡村、学法律”三不误。
将法治文化与文旅资源融合,助力文旅事业腾飞,让游客和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双赢共荣,是启东文旅事业的一项重要标识。该市出台《关于启东市开展法治文化阵地“焕新”工程实施办法》,明确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主题、类别,倡导“法治文化与文旅发展相融合”的理念,在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巧妙植入法治元素,“法景”与“美景”在交相辉映中实现同频共振。
如今,在江海文化景观大道、启唐城沉浸乐园、沙地印象馆等景点,随处可见法治标语、警句,还有时不时举办的法治非遗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学法、在体验中懂法。
除了做实线下阵地,该局还联合文旅部门,依托“启东文旅”微信公众号、公共文化场馆及景区新媒体平台,深挖传播资源,创新法治宣传表达,结合文旅热点,将法治元素融入“指尖上的普法课堂”,拓展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法治文化从“可见”到“可感”、从“入眼”到“入心”。目前,结合景区特色拍摄古装法治短剧两集,制作法治微动漫两部,依托文旅相关微信公众号刊发法治类推文30余篇。
精准赋能
提供“便捷式”法律服务
“酒店应该保障客人休息和用餐的权利,因酒店原因导致客人权益受损,建议对游客给予适当补偿。”今年1月初,外地游客王先生到启东市碧海银沙景区游玩,并入住景区酒店,由于时值淡季,酒店为改善整体环境,临时对休息大厅、餐厅实施改造,对王先生用餐、休息产生影响,双方产生纠纷。
后双方协商未果,碧海银沙景区海螺普法驿站接到咨询电话后,常驻站点的启东市司法局圆陀角司法所工作人员王健慧立即到场依法处置,通过释法说理,30分钟内便将该起纠纷化解。
法治不仅是文旅产业健康运行的“稳定器”,更是游客体验升级的“加速器”。为此,启东市司法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游客中心、沿江景观带等人流密集场所,精心打造江海第一哨、海螺、海豚等“法治小驿站”,免费向游客提供法律书籍、宣传手册,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援助指引等一站式服务,让游客“不出景区便享法律服务”。
据介绍,驿站人员主要由退休政法干警、老干部调解员、司法行政干警、律师等组成,目前全市已建有法治驿站18个,实现了对主要文化场所、景区的全覆盖。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
除了有法治驿站,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推出“睦邻矛盾智调新体系”,调解成功率超95%,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近海镇打造“红心小院”,通过构建五级工作网络,打通法治服务文旅产业“最后一公里”,获评启东市“十大法治事件”。
与此同时,启东市司法局巧用智慧平台,提升处纷效率,联合文旅部门,在文化场馆、景区张贴“启东文旅”“12348”“苏解纷”等线上纠纷处置平台二维码,通过法律服务在线咨询、非诉纠纷线上调解等模块,确保游客在遇到消费纠纷、权益受损等情况时,能及时在线寻求法律帮助,有效提升维权效率,让文旅活动更加安心无忧。
“当前,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法治护航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依法治理为文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整合法治资源,推动法治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化应用场景,以法治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启东市迈向更加开放包容、繁荣兴盛的文旅新时代。”启东市司法局局长郭海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