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贵州毕节“1235”模式打造法治社会基层示范样本
法治日报 2024-01-16

  原标题: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贵州毕节“1235”模式打造法治社会基层示范样本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袁萍 远航

  “贵州省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走前列、作示范的目标,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转化、市县党委推进法治建设、探索法治乡镇建设、落实示范创建4项机制,找准行政执法监督、民主法治示范、司法责任落实、强化多元解纷、抓实法治督察5个切入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取得新突破,带动法治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毕节市司法局局长李斌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近年来,毕节市以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服务新思路,创新“一张清单”“二个维度”“三创示范”“五员培育”的“1235”基层治理模式,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筑牢基层群众“主心骨”

  前不久,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居民杨勇挂着网格员工牌,在小区里巡查。居民关心什么、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热心听一听、问一问,想办法帮一帮。

  2023年8月,杨勇被楼栋住户推选为网格员。他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奔走、积极协调,解决小区存在的十多个问题,受到居民好评。

  “以前,社区干部服务整个社区3万多人,总觉得力不从心。自从建立起‘五员’队伍以来,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环境卫生更好了,矛盾纠纷也没有了。”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负责人罗东梅说。

  借助基层“五员”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毕节市建立市县乡村“普法矩阵”,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以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由基层“五员”将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法律政策宣传解读转发推送至广大群众,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辐射宣传效应。

  不仅如此,由政法委牵头、司法局等部门配合常态化开展“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联户长、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五员”培训,提升其法律知识素养,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法律服务就在群众身边。截至目前,毕节市共有“法律明白人”2.4万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873余户、人民调解员1.93万名,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省级283个、市级1452个,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打好普法宣传“组合拳”

  “最近接到外省公安机关电话,向你调查账户安全的事情,那是骗局”“来,看看咱们的普法宣传单”“这种带+号和0开头的是诈骗电话……”近日,大方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组织警力走进各大居民点、市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知识。

  毕节市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建立清单式、项目化普法责任清单,围绕宪法、民法典、社会治安重点工作等,区分不同群体,着力打好“指尖普法+套餐普法+阵地普法”3套“组合拳”。

  通过“指尖普法”打通法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整合各类新媒体资源,建立市县乡村“普法矩阵”,围绕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制作推送抖音、短视频、微电影200余部,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余次,拍摄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连续短剧《法点人生》(三季共150集),目前播放量突破1.7亿次。推广“套餐普法”提升法治教育精准度。整合基层“五员”法治资源,区分不同群体制作普法“小菜单”,创作“法治山歌”“法治三句半”“法治音乐”800余首,通过曲艺普法把法治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利用“阵地普法”让法治教育有形更有效。推动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7个、法治教育基地104个,法治广场405个、法治长廊172个,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随着时代进步,群众需求在变,普法方式也在变,但‘把法律交给人民’的初心不能变。‘八五’普法以来,毕节立足受众需求,推进普法供给侧改革,在构筑全民化、社会化、普惠化普法大格局基础上,努力实现新时代普法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毕节市司法局副局长郭正元说。

  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效能

  “这件事情确实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我其实也有问题,邻里之间以后还要处朋友嘞。”不久前,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室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两名居民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综合运行体系,七星关区朱昌镇将全镇14个村54024人按区域划分为145个网格,设14个网格长、644个联户长,通过网格化服务解决民事纠纷。

  这只是毕节市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贯彻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缩影。

  毕节市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统领,以激活基层自治能力为抓手,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探索“警务两会+十户联防”“七人议事”“红色物业”管理、“微心愿”治理等基层自治模式,前置防线、前段控制、前期处置,搭建联系群众桥梁和服务群众平台,促进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目标同样牵动着省级单位的心,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积极发挥作用,开展月监测、年中督导、年度评估,推动创建任务落实。厅领导带队,不定期到毕节开展调研,了解相关工作推进情况,与毕节共同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难题。积极开展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有关问题的研究,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意见》,形成“4+5”工作体系,破解一系列基层法治建设难题。制定印发《贵州省司法厅关于支持推动毕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15条具体措施,支持毕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服务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据统计,截至目前,毕节市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省级283个、市级948个,2021年以来创建数量占历年创建总数的54%。

  “毕节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施‘党建五项行动’尤其是‘塑形行动’,持续深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基层社会治理成果,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贵州作出毕节贡献。”毕节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申洋)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