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傅永新 李龙翔
“娱乐场所诱惑多,一不小心变毒魔,有人吸食神仙水,梦醒难买后悔药……”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举办的禁毒趣味运动会上,鱼峰歌圩传承人用山歌传唱的方式宣传禁毒知识。这是柳州市充分发挥地方民族文化优势,让普法更接地气、更接近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柳州市汇聚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山歌普法、“多耶”普法、“坡会”普法等普法活动,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发掘和打造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全面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先行打基础,工作推动劲力才足。我们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上注重制度建立,抓住顶层设计,谋划全局工作。”柳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洪亮说。
早在2017年,柳州市就制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的目标。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柳州市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专章写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等融合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法治文化品牌”,并为此制定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和主要目标任务,形成了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纲,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方案为目标,全市各级各单位协同推进的法治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稳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突出民族特色
“将法治宣传融入地方文化,让普法工作更具趣味性、生动性、群众性。”柳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刘慧云表示。
柳州市利用本地群众爱唱山歌、爱听山歌的特点,组织山歌艺人围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创作山歌作品,将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山歌唱出来,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同时,利用“多耶”“侗戏”“侗族琵琶歌”等文化演绎形式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利用侗族独有的“鼓楼议事”“款坪讲款”形式,在村寨鼓楼建立普法讲堂,引导“寨佬”将法律条文融入“讲款”内容,使普法教育更为直观生动、深入人心。法治宣传还融入“坡会”文化,让法治文化与苗歌、芦笙踩堂等民族文化有机融合。
“这本《山歌普法300首》编得好,可以多要几本吗?”10月23日上午,在柳州市举行的2023年“敬老月”宣传活动上,山歌宣传资料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
据悉,《山歌普法300首》深受群众喜欢,已经编印了两次,印刷量万余册,入选的山歌都是近年来柳州市举办的各种赛事上的优秀作品。
柳州市还以节为媒,推动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彩调《邻里乡亲》、侗族琵琶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渔鼓小剧《柳大人断案》、山歌《法治精神暖人心》等一批法治文艺优秀作品相继脱颖而出,通过巡演、巡展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法治文化生活。
加强阵地建设
开设山歌课程,组建山歌社团,开展山歌表演……以山歌的方式传唱普法知识,如今已成为柳州市各中小学的一大特色。
柳石路小学校长韦春柳说:“我们学校有浓厚的学习法律氛围,通过‘小手拉大手’,一起学法律等活动,法律进学校工作得到拓展和延伸,学校平安建设成效十分明显。”
白云小学建立民族曲艺法治教育课堂,围绕“骆越”文化打造学校普法阵地,通过富有柳州文化特色的渔鼓戏开展普法教育;岩村路小学每年持续开展校园法治文化节,编印法治教育教材,校园法治教育成为远近闻名的响亮品牌。
柳州市以特色阵地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法治文化百花齐放、创新发展,让校园文化、民族文化、法治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普法以来,柳州市通过现场示范、情景教学等方式,开展法治文化相关培训课程8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