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广东司法厅以法治建设打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
法治日报 2021-10-27

  激活“法治细胞”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司法厅以法治建设打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10月的广东梅州,蜜柚飘香。梅州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村民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蜜柚打包封装好,贴上“大陂湖”商标,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

  “以前种的蔬果肩挑出去都没人买,现在不愁卖了!村里人法律意识提高了,农产品经过检测、注册商标、建立合法销售平台,就能出村进城卖好价钱。”站在蜜柚树下,村民陈伟方笑着说。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去年以来,广东省司法厅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部署以及广东省《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列出的“路线图”,助力打通乡村社会治理“末梢神经”,激活“法治细胞”赋能乡村振兴,使农村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之年,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就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法治乡村之路,整体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相信,一幅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法治乡村图景必会徐徐展开。”

  推进涉农立法编织法治惠民“一张网”

  “厨余垃圾在城市是‘垃圾’,但在我们农村能变废为宝,变成养殖饲料或沼气。”“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有明显差别,垃圾管理也要有所区别。”广东省司法厅立法工作调研组把农村地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认真记录下来。

  来自农村的一线反馈,在今年1月起施行的《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推行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垃圾管理制度——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聚焦社会治理关键环节和痛点堵点,是立法精神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法治引领,推动公民习惯养成。”广东省司法厅立法二处工作人员表示,省司法厅注重以“第三方”角度公平公正履行合法性审查,权衡立法涉及的各部门利益是否公正,通过推进立法来编制法治惠民“一张网”。

  今年,广东省司法厅围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措施,强化以行政立法规范和保障法治乡村建设。

  多措并举畅通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

  村规民约是全体村(居)民共同认可的“公约”,是村(居)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自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来,广东省司法厅把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作为村(社区)法律顾问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推动法治精神融入村规民约、融入制度管理、融入德治文化。今年上半年,全省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村居“两委”和镇街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超10万次,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超34万人次。

  目前,由广东省司法厅牵头,中山大学和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成员单位的连州市丰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正在丰阳紧张忙碌着——他们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同时,重点发挥自身优势致力提升镇域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全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跑好法治乡村建设“第一棒”。

  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在当下的岭南大地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生机盎然:全省有181个村(社区)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332个村(社区)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广东还针对农村人口特点及人口结构现状“对症下药”,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推动法治乡村治理向纵深延伸,畅通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

  完善法律服务唱好基层治理“一台戏”

  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广东7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第三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肇庆系列活动的“首秀”在这里举行。活动前,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就广泛收集村民、居民的法律需求,再针对不同需求精准“派单”,安排普法宣讲团成员、律师根据特长“接单”,通过“法律下乡助振兴”活动实现一站式“配送”。

  “人民群众知法、信法、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广东省普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们实行‘按需普法+精准普法’模式,聚焦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避免‘雨过地皮湿’‘一张方子用到底’。”

  为把更多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广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规范化建设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完善优化广东法律服务网络、语音平台,快速、精准响应农村群众需求。同时,依托各种普法宣传实体阵地,广泛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法律服务。

  “实践中,广东省司法厅注重通过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从而唱好全省基层治理这台‘大戏’。”广东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同步做好人民调解案件的处理、分析研判、成果运用等‘后半篇文章’,将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做到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

  走进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戏古论今话德法”潮剧普法沙龙给乡亲们呈上了一场传统戏曲与法治教育交融碰撞的“大戏”;走进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村里“法味”浓浓;走进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村民骄傲地唱着“观背开心迎客来,老少和美心花开”,法德共治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观光“文化部落”……

  当下的南粤大地,法治底色绘就法治乡村新画卷,来自乡村的法治信仰正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子贺)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