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司法局致力深化拓展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以“桃娃春播”为品牌引领,着力抓好阵地建设提档升级、重点内容巩固深化、精品项目持续打造、发展形式互动融合,不断推动惠山法治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因地制宜
打造法治文化“实体阵地”
加强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将区镇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宪法宣传教育馆、阿福税宣法治文化感知厅、融媒体法治教育中心、禁毒教育基地、民防教育基地和冯其庸学术馆等串点成线,打造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四位一体”的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玉祁戏码头被省厅表彰为首批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品牌项目。
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以凤阜特色文化为抓手,从推行良法善治、传播锡剧文化、推动基层治理、服务美好生活4个维度打造玉祁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礼蕴玉祁”法治文化特色小镇获评2020年度法治无锡建设惠民实事工程二等次,经验做法受到省厅领导批示肯定。
完善基层法治阵地。以村(社区)为单元,打造宪法广场、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公园、法治讲习所,先后在惠南、榭丽花园等18个村(社区)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宣传角,将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全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格局,实现了法律服务与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有效融合。
突出要点
紧扣法治建设“重点内容”
紧盯重点对象学法用法不放松。邀请专家学者为副科级以上干部举办民法典讲座,建立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组织行政执法能力培训、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通过“部门+学校”“阵地+项目”“课程+活动”等模式,开展“法护成长”行动,不断夯实青少年法治根基。启动以“律园同行·法护营商”为主题的“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建设惠山经济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升企业经营人员学法守法意识。
紧扣宪法、民法典宣传教育不断线。建成区宪法宣传教育馆,开展“法治宣传月”等主题活动。专题部署民法典宣传教育,成立民法典理论宣讲队,开展“小康有约”、民法典名优律师基层宣讲、“云课堂·民法典知识进万家”等活动,真正让法典守护美好生活。
紧跟“互联网+”技术构建宣传网络不脱节。发挥惠山“智慧普法”模式,依托“桃娃春播”微信公众号及317个微信群,实时推送法治资讯、案例说法、风险提示,在理想城市、美林湖等12个小区投放门禁机智能宣传系统,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温暖的法律服务”。
挖掘特色
锤炼法治文化“精品项目”
各镇(街道)融合地域特色、区分普法对象、结合工作特点,加大“一镇一品”法治宣传力度。长安街道首创“法治楼道长”,全面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开创“线上+线下”“现场+远程”法律服务“双通道”;堰桥街道开展“吴韵少年·法伴成长”行动,多角度构筑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玉祁街道率先启动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讲好“方桥柳影·礼蕴玉祁”品牌故事,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小镇;钱桥街道组织“十万学子法律行”,通过三年时间,开展“四项行动”、创新“五个载体”,为无锡职教园10万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长效化的青少年法律服务;前洲街道开展“护蕾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为受害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洛社镇创新“七彩楼道”“五网共振”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将法治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开辟“惠山洛社大运河幸福365法治文化体验线”;阳山镇实施“聚焦富民·法暖桃农”项目,帮助桃农解决法律难题。共享模式,实现法治文化互动融合突出德法融合。将法治元素植入“百姓歌会”“凤阜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形态,举办睦邻文化节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开展惠山好人、和谐家庭评选,举办桃娃德法大讲堂、百姓课堂,创作《追梦路上》《沉浮》等现代德法锡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作品联创。桃娃普法研发中心联合律所、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法治文艺特色团队创作“桃娃”系列法治作品,开展百场法治文艺巡演。短视频《桃娃与民法典之担保人》《民法典街头访谈》分获省委政法委、省法宣办、省法学会与省广电总台主办的“民法典”普法短视频三等奖和优秀奖,原创法治锡剧《沉浮》首演超3500人观看。深化志愿服务。积极融入大运河幸福365志愿联盟,依托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平台资源,重点培育车间课堂、法律援助、关爱未成年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深入发动普法志愿者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行动,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洛社“幸福义工”受到中宣部领导点赞,“薪火相传”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项目获第五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银奖。(记者 郑弋 通讯员 季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