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2020年底的一场大雪后,神池县到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延绵的山包上旋转着发电用的风车,县城里炊烟袅袅,让人觉得恬静又安逸。“截至目前,我们县村零上访比例95.02%,全市排第三;社区零上访比例100%,全市排第一;企事业单位零上访比例99.86%,全市排第六。县村零事故比例98.34%,全市排第六;社区零事故比例100%,全市排第一;企事业单位零事故比例100%,全市排第一。县村(社区)零案件比例80.41%,全市排第六;企事业单位零案件比例99.72%,全市排第四。县村(社区)实现‘三零’比例76.33%,全市排第四;企事业单位(含宗教场所)实现‘三零’比例99.59%,全市排第三,治安状况持续好转。村社区‘零上访’率95.51%,企事业单位‘零上访’率99.84%;村社区‘零事故’率99.98%,企事业单位‘零事故’率100%。”神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玉珍用一组强有力的数字向记者道出了该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成绩。
为民解忧
领导干部下沉一线
“要想解决上访问题,最重要是前端化解。”县综治中心主任汪永红说。神池县要求各乡镇、各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无死角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谁家的人、谁家的事、是谁在办、该怎么办”,小矛盾小纠纷,当场调处解决;不能及时就地解决的,积极协助乡镇、部门参照信访条例规定程序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调处解决。同时,整合诉讼服务、投诉办理、法律援助等各方面资源力量,健全完善“信访听证+”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立了由126人专业人员组成的13个信访听证专家库,让群众“事心双解”。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1件。
“我们的‘四访一包’更能让群众感到矛盾化解是有温度的。”汪永红自豪地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其他县级领导也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主动包案下沉一线,县委书记包案化解国家督办案件,县长包案化解中联办交办案件,组织部长包案化解老党员信访积案,县委政法委书记包案化解涉法积案。三级书记齐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东湖乡余庄子村村民谷富高是一名老上访户,曾在某企业任会计,多年来反映企业倒闭后拖欠其十几年工资的情况,同时要求给其办理养老退休。县委组织部长闫晓东主动包处该案,并多次带案家访,一方面教育疏导谷富高放弃无理诉求,一方面积极督促东湖乡在政策范围内解决其合理合法诉求。最终,这起多年来的老访案得以化解,谷富高息诉罢访,并给闫晓东寄去感谢信。
压实责任
织密隐患排查大网
在神池县,村社区成立治安巡逻队、“十户联防”工作队等,每月全面排查辖区内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企业和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定期了解工作领域范围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国网神池县供电公司积极行动,组织全体生产人员开展安规两票、消防安全、现场急救等4期安全培训;鼓励申报安全突出贡献奖,引导一线人员发现隐患、及时消缺;修订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电网大面积停电演练1次;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生产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截至目前,该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安全天数达10210天。
“神池有大‘三零’创建,我们内部开展了小‘三零’,用小‘三零’助力大‘三零’。”神池县供电公司“三零”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源浩向记者介绍。
什么是王源浩口中的小“三零”?就是故障抢修零超时,热情服务零距离,客户满意零投诉。供电公司也从服务着手,不断规范抢修管理,完善抢修服务制度,缩短抢修处理时限,全力提升供电抢修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基层工作面不仅广而且量大,针对这一实际特点,神池县指导协调各乡镇有针对性地将“零事故”创建工作与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结合,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并将属地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风险防范管控,推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效益最大化。
以打促防
持续挤压违法空间
群众事无小事,黄赌毒、盗抢骗、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等案件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神池县以“打”开路,2020年以来,共破获盗窃案件27起、电信诈骗案件案件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数8人,冻结资金92.45万元;破获涉赌刑事案件2起,办理涉赌行政案件29起,行政处罚138人。
以“防”为主,逐步建立了500多个“十户联防”工作队、300多支“治安巡逻队”、245个“矛盾纠纷调解室”,整合联防联控多方力量,提高治安防控实效性。为降低违法犯罪发案率,民警、辅警入户走访,在小区、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揭露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和毒品的危害和手段。截至目前,共排查小区住户18320户,登记38840人,签订禁毒承诺书4599份,发放宣传资料4571份。
以“德”引导,用好“村规民约”“神池乡贤”“爱心超市”“党员先锋岗”等载体,通过论德释法,把德治、法治教育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引导崇德向善、全民守法。“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传播正能量的地方,更是‘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小手拉大手’最好的地方。”东关小学校长王彩云对记者说。东关小学与家长学生签订“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协议,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形成了家校社会共创“三零”单位的良好氛围。(记者 关振瑛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