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浙江嘉兴:陈望道的家乡成了美丽乡村治理“样板”
浙江法制报 2021-02-03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先驱们,举起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开始书写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引领亿万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砥砺前行、在改革进程中扬帆奋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那绣在红色旗帜上的故事、刻在红色江山上的传奇、写在发展道路上的实践,是无数华夏儿女、共产党员用智慧、鲜血乃至生命浇灌而成,蕴含着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饱含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昭示未来。即日起,浙江法制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从追光、礼赞、旗帜、辉煌等维度,实地探访发生在浙江的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回访浙江政法战线上的英模人物,走访社会治理领域和浙江政法战线中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展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变革,凝聚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

  真理是什么味道?这个看似有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在陈望道的故乡——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村民心中却有着明晰的答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走过百年征程,在党群携手努力下,如今的分水塘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已然绘就。真理的味道有多甜,分水塘村村民最有话语权。

  一条红色教育之路

  一走进分水塘村,“坚守信仰,不忘初心;传承信仰,牢记使命”16个大字矗立在村口。“走,一起去看看‘真理的味道’故事发生地。”村党支部书记陈仕杰热情带记者走进了陈望道故居。

  1920年的一个夜里,陈望道在村里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里点着煤油灯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在屋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陈望道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母亲进来一看,却发现陈望道满嘴墨汁,红糖一点儿也没动,他竟是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

  站在整体修葺过的陈望道故居里,看着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不少游客不时拍照留念。“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这些年不仅修葺了陈望道故居,还还原了柴屋译书的场景。”陈仕杰说,有陈望道故居这个红色载体,村里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成为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浙江师范大学党员教育与思政教学基地、杭州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全省多党合作传统教育基地……

  “每年,有很多干部群众和学生来这里举行党建和教育活动。”陈仕杰一边说一边将记者带到了宣言广场巨幅党旗前。此时,一群佩戴党徽的党员正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我们村的美丽风景线了。”

  一套乡村治理体系

  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各种矛盾纠纷、服务需求难免增多。分水塘村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有一套。

  “有事找党员,服务最靠前。”分水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党员干部和村警帮助下,村民陈大妈只用了15分钟就办好了身份证补办业务,而在以前她搭车去派出所来回车程就要花去1个多小时。借助义乌市“党建+单元”三级防控巷战体系建设,分水塘村望道景区警务室建成投用,辐射两个村人口超2300名,内设24小时警务自助服务区,并负责现场办理户籍、流动人口、车辆违法处理、医保社保等业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村里一农户不慎被另一农户家的狗咬伤,就赔偿问题发生争执。专职调解员方炳庆了解情况后,马上同党员干部上门做工作,很快,双方就达成一致,握手言和。方炳庆说,不止是邻里闹了纠纷他们会及时上门调解,游客遗失物件了、村民生活有困难了,他们也会提供帮助。

  “村里每家每户、每个片区都有负责联系和服务的党员,村民或游客只要把需求反映给党员,他们会立即通过微信上报,争取在最快时间里进行答复或解决。”陈仕杰说,“党建+单元”微信塔群快速处置运作体系实现了应急响应的最快化,让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更高效。

  一幅乡村发展画卷

  分水塘村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依托红色资源拓宽幸福致富路,看点多多。

  从2018年开始,义乌助力分水塘村打造了约13.5公里长的望道信仰线——这是义乌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有农家乐,有银行、邮局,还有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麻糖手工作坊、非遗木刻版画工作室……在党员干部带领下,这条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望道信仰线日益繁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村民陈根生这几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先在村里搞起了灵芝栽培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种植,后又开起了分水塘村民宿,如今在陈望道故居边开了一家粽子体验店。“如今,我们的生活可是越过越甜,梦里都会笑醒。”陈根生笑着说。

  “2019年,村里接待团队900多批,参观人数16万多人。”陈仕杰自豪地说,以前分水塘村只有一家代销店,现在则是商店一家挨着一家,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致富。(记者 江胜忠 见习记者 周江徽)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