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全面推进治理手段“智慧化”更新迭代,搭建智慧底板,强化数据智联。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创新“前端防控风险、中端调解矛盾、后端定分止争”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着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机制创新上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增强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N”智慧治理体系
新津区结合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和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改革,立足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集成线上线下分散资源,探索构建“1+4+N”智慧治理体系,分层建设“城市大脑”“街道中脑”“村(社区)小脑”“小区微脑”,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
新津区把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全区总体大局谋划,切实做好“三统”,即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区智慧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资源。把科技支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力量和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治理手段“智慧化”更新迭代,搭建智慧底板,强化数据智联。服务群众突出简单好用,服务企业突出简捷实用,服务决策突出简便高效。
充分发动群众力量
新津区将力量下沉到网格,实施“党员+网格、干部+网格、群众+网格、雪亮工程+网格”行动,充分整合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综治巡逻队员、群众网格员、雪亮工程网格员等治理力量,实行一支队伍统管。坚持专职网格、群众网格、技术网格“三网联动”、同步推进,切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构建起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全域覆盖、全时可控的新格局。
该区创新推动“网格、职责、队伍、系统、工作、数据”六大融合,整合综治、公安、城管、环保、文旅等12个部门网格力量,统一划分为398个网格,制定专职网格员4大类27项职责清单,让网格员成为平安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力量。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建立公安专业力量与群防群治力量联勤联动高效机制。
将公安天网、单位网、社会网等共3816路固定视频监控和5800路“慧眼工程”整合接入区智慧治理中心,同时开发手机音视频系统,把覆盖全区的362名网格员的手机变成移动的摄像头,实现了全区视频监控资源管理应用一体化。通过电视和手机平台把视频监控接入每村每户,群众在家就可以实时查看,参与治安防控。
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
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践中,新津区通过对信访案例、矛盾纠纷的剖析,发现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源于信息不对称、群众心里怨气得不到及时疏导。因此,该区注重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链条闭环,注重民智民力、群众主体,探索创新“前端防控风险、中端调解矛盾、后端定分止争”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前端抓疏导,让“话”有地方说,变“事后调”为“事前疏”,将大量矛盾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端重调解,让“理”有地方评,变“行政调”为“乡贤调”,变“指定调”为“自选调”,让群众矛盾在家门口得到有效化解;后端守底线,让“法”有地方讲。
此外,新津区积极推动政法机关专业力量下沉,引导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通过“法治诊所”“茶馆说法”等平台载体与基层调解组织深度互动,不断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援调对接”等机制,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对调解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力量释法解惑,确保纠纷在法治轨道化解。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
新津区始终保持对黑恶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化黑恶势力犯罪打击预防与社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群众宣传引导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该区全力抓好线索核查,对收集的线索按照涉黑恶线索、一般线索、重点线索、涉“保护伞”线索四类进行分类管理和交办。全力抓好线索复查,对涉黑涉恶案件线索、中央督导组交办重点线索、复杂疑难线索开展“回头看”,及时补齐短板。提升社会防黑恶“控制力”,严厉整治重点行业领域、严厉整治治安重点区域、严厉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提升基层防黑恶“免疫力”,从严联审把紧“入口关”、从严整顿强化“提升关”、从严整治把好“作风关”。增强群众防黑恶“凝聚力”,“信息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网格化”宣传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化”宣传增强群众信任度。(记者 黎志飞 袁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