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市域社会治理亮点纷呈
四川法治报 2021-01-08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市域特殊地位、独特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 署 。2020 年 5月,雅安被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二期试点地区,进行市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试点。

  “茶园义警”、“综治”智慧应用平台、心理服务体系……素有“中国茶都”之称的雅安市名山区,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整合建设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载体、以“雪亮工程”“慧眼工程”为科技支撑、以网格化和“茶源义警”服务管理为手段的“三位一体”新机制,织就了一张高质量的平安网,让百姓享受更多平安红利,令群众安全感全面提升。

  亮点1 网格+义警 形成全区联动综治工作格局

  “迎春路91号附近有几条流浪狗出没,有安全隐患,望相关部门尽快处理……”2020年7月1日,蒙阳街道东城社区网格员阚锦莲在巡查时有群众反映迎春路有流浪狗出没。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往名山区综治中心。接到上报后,监管中心将信息反馈给了公安局和农业部门。巡警大队第一时间前往了现场,将流浪狗抓捕后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通过部门联动机制,群众的关心事、操心事得到了快速妥当的处理,像阚锦莲这样的网格员只是名山区群防群治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悉,为了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名山区创新机制建设,将驻镇单位骨干力量、村干部、党员、网格员、道路交通协管员、退役军人、团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等9类群体组织发展成了“茶源义警”。“茶源义警”依托党政领导,群众参与,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巡逻防控、提供情报线索、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个体系中,民警是伞柄,网格员是伞骨,义警是伞面。”名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万萍向记者介绍,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茶源义警”队伍已有队员1325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00余件,成为名山区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力量的有效补充。

  2020年9月底,“茶源义警”参与了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集中展演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展演活动历时5天,义警们克服工作困难,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协助民警参与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名山区将网格管理和义警队伍相结合,建立了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公安、城管等部门资源,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改变了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实现了事件答复、办理网上全程留痕,形成全区联动的综治工作格局。

  亮点2 千里眼+顺风耳 打通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

  “现在安装了‘慧眼工程’,在手机APP上就可以实时监控自家房前屋后,就像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心里特别踏实。”冯智是茅河镇香水村3组的村民,家里有几亩茶地,在春茶上市的季节里,经常在茶地一呆就是一整天,难免照管不到家里。几年前他家的摩托车停放在自家院坝就被偷了,于是,去年政法委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慧眼工程”时,他二话不说就响应了号召。如今,家里多了几双“慧眼”,也让他放心了不少。“毕竟一个视频探头就相当于是一个群防群治点位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很安心!”冯智说道。

  “天网”到街、“雪亮”到村、“慧眼”到户。名山区按照“党政引导、企业参与、群众自愿”原则,在茅河镇试点开展“慧眼工程”建设,在农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茶园基地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积极鼓励群众将视频资源接入综治中心,构建起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行的第三张网,普及到家庭的视频防控网,使各家各户独立的监控设施变成一张广泛覆盖的监控网络,打通了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

  记者采访发现,名山区真正做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使视频监控系统成为防范打击犯罪、严密社会面管控的有效手段。“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通过电视和手机查看重点场所、部位的实时治安状况,能进一步激发群防群治力量,共同维护辖区平安稳定。”万萍介绍,目前,名山区已完成873个“雪亮工程”监控点位建设,实现了由事后补防到主动设防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

  亮点3 专业+快速 茶调委化解矛盾助推产业发展

  名山区的茶产业赫赫有名,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农、茶商到这里引苗育种、收购鲜茶。在茶苗培育、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茶商、茶农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纠纷,因为茶产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部分矛盾纠纷单靠传统调解方式不能有效化解。

  在这一背景下,名山区召集诚信度较高的茶叶经营者、村干部、法律工作者、公安民警等50名专业调解员,组成了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将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搭建在茶产业链上,快速地化解了影响茶产业发展的各类矛盾纠纷。

  2020年3月,茶企老板何某与茶商代某在交易茶叶时出现了纠纷。何某称代某已经和他达成了口头协议,以每斤265元的价格购买何某干茶,但是,代某在茶叶全部称重后又反悔不想购买了。二人因此争执不下,茶叶市场管理员见状立即叫来了茶调委中的茶叶专家。在掌握了情况后,调解员按照专业标准,评估出茶叶的价格,同时以商人需“以和为贵”入手,积极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才有利于生意发展。最终,纠纷圆满化解,何某将茶叶交易价每斤优惠了2元,代某也将茶叶全部购买。

  “现在,人们遇到茶业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不是法院,而是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名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娅告诉记者,茶调委自成立以来已经圆满化解涉茶矛盾纠 纷 5000 余 件 ,化 解 率 达 到98.16%。

  亮点4 多层次+广参与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本固基

  一个普通的沙盘、一次有趣的游戏、一间不起眼的屋子,里面却隐藏着无数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在名山区实验小学未成年人关爱基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叠叠记录在册的资料,都是名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除此之外,名山区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家具备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经验的社会组织,项目化的组织开展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想要搭建多层次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因为心理健康服务也是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做无疑是强本固基。”万萍告诉记者,2020年10月,名山区在东城社区、安桥村、四岗村、车岭社区四个心理服务试点进行志愿者队伍招募,令人欣喜的是四个点的居民都踊跃参加,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名山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平安名山”奋斗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杨文军 李月萍 记者 杨棕贤)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