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2020年12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报警称,一名女孩要轻生。指挥室立即指令正在附近的三墩派出所民警前往现场。2分钟后,指挥室电话回访报警人;4分钟后,现场视频和研判信息同步推送至处警民警的警务通;6分钟后,民警到达现场,将正要跳河的女子救起。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以警情为切入点、以“小脑+手脚”为核心,全面铺开勤务机制改革,打造警力就近调度、全程可视指挥、警情及时研判、结果快速推送、信息实时互通、处置全程支撑的110接处警模式。
★快速处警机制
破解处警迟缓困局
西湖区治安管辖面积269平方公里,2020年共接报有效警情近10万起。如何快速处置警情并管理好警情延伸的案事件、信访投诉等,同步维护好辖区安全,是西湖公安面对的课题。
“我们从解决处警速度入手,推行‘1358’快速处警机制。”分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1358”机制,即:1分钟内签收接警单并派警;3分钟内电话回访报警人,核实情况,安抚报警人,避免重复报警;5分钟内有视频条件的警情现场推送,并将与警情相关的研判信息投送给处警力量;8分钟内首批警力到达现场。
为此,西湖公安强化合成作战中心、派出所值班班组、特警反恐突击队等最小作战单位建设,组织“红蓝对抗”、封控堵截演练,提升处置重大突发警情的能力。“1358”快速处警机制实施以来,8分钟内首批警力到达率达99.09%,现场处置平均用时由9分钟缩短至6分钟以内。
★立体防控机制
破解警力投放困局
快速处置机制成功实施的背后,离不开“1+2+N”立体防控机制的支撑。
以古荡派出所为例,派出所将辖区分为两大防区、七大巡区,并合理布置包括志愿者、义警、辅警以及民警在内的多种力量。平日里,值班警力有警接警、无警巡逻,一旦出现警情,周边警力迅速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与后方派出所联动。派出所还发动辖区单位,针对地铁口、路面以及其他重点位置建立工作群,进一步提升接处警的响应力度。
在古荡派出所指挥室里,有一本警情执法登记表。每天所有的警情和接处警效率都会根据“1358”的标准进行记录,一目了然。“1358”快速处置机制运行以来,派出所辖区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了47.38%,刑事类案件数同比下降了27.51%,效果明显。
据了解,西湖区分局已将辖区划分为24个防区,根据“1+2+N”立体防控机制,在每个防区布建1个联勤警务站、2个智慧化警务支点和N个普通支点。在联勤警务站设置服务调解、指挥办公、安防体验等5个功能区块,部署巡控警力,并组建起多支义警队伍。
★智慧警务机制
破解精准支撑困局
去年11月1日,转塘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一辆行驶中的轿车后排乘客将手伸出窗外比画着求救手势。分局迅速启动重大警情处置预案,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在第一时间对该车辆进行跟踪和信息研判、确认具体定位,路面巡逻队员以及一、二、三级警力立刻出动,对这辆轿车进行拦截。通过后方判断车辆的预测路线,路面巡逻民警第一时间成功拦下车辆并进行检查。民警经检查发现是虚惊一场,并对车上的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次快速处置的秘诀,藏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后台。为有效发挥派出所勤务“小脑”作用,西湖公安以信息化赋能110接处警工作,推行“124”智慧勤务机制——1个警务通,依托多个警务APP功能,将报警人信息、现场视频投送至民警警务通,让现场民警提前掌握情况;2张地图,即“多图合一”和“三图合一”系统,实现挂图作战、可视指挥;4个平台,即自主研发的“六翮”“警擎”以及合成、联动平台。2020年下半年,分局依托联动平台分流非警务警情1.6万余起,同比上升40.5%。
为做精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西湖区分局还出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标准,明确9个岗位设置,实现辖区基层所队指挥室硬件、软件全面升级改造。
★“四率”机制
破解重复报警等困局
针对黄赌、家暴、伤害、传统侵财等群众关注、管理有难度、易引发重复报警的警情,西湖区分局推行警情现场处结率、家暴类警情告诫率、重复警情化解率和案件类警情查处率等“四率”评估机制。推行以来,警情现场处结率达83.71%,家暴类警情告诫率由51.85%大幅提升至84.62%,未发生因家庭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重复报警率下降51.06%,黄赌、伤害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5%、12.24%。
同时,为用好辅警和义警等辅助力量,强化对各类警情的分级分类和闭环处置,西湖公安出台了非警务类警情处置工作规范,明确辅警和义警人员能够接手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接处警工作,极大地释放辅助力量的潜能。
勤务机制改革好不好,广大市民说了算。如今,西湖公安110接处警满意率上升至95.3%,110投诉同比下降12.6%,执法引发的信访投诉同比下降12.0%,重复报警同比下降47.04%。(记者 谢佳 通讯员 潘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