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陕西宝鸡姜谭路派出所借助群众智慧做强基层警务
人民公安报 2021-03-03

  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渭滨分局姜谭路派出所组建“专家组”专题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利用“会客厅”会诊警务工作遇到的老大难问题,把群众的想法变成高效快捷的警务实施办法,赢得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群众“三满意”。2020年以来,姜谭路派出所先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快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技防等服务管理方面难题30余件,件件得到群众好评。

  2020年9月20日,姜谭路派出所民警冯公文在走访时了解到,一建筑工地劳务公司四川籍民工因劳资纠纷,情绪异常激动,准备聚众堵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姜谭路派出所领导立即联系中国法学会会员、宝鸡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高雅杰与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省人民调解专家库专家、宝鸡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陈勤莉一道赶到现场,通过解读宣传法律条款,苦口婆心摆案例讲道理,仅用4个小时就让建筑商与民工达成协议,建筑商预付100万元工资,涉及的30余名民工也打消了采取过激言行的念头。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姜谭路派出所借助“专家组”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为了能够及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姜谭路派出所组织辖区内政法系统17名退休老党员以及社区优秀党员、老模范、老军人等成立“专家组”,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疙瘩”。

  为了在群众身边留下一支常驻的调解队伍,“专家组”想方设法帮助社区和企业等单位建立矛盾化解长效机制,让群众遇到的难题随时随地得到解决。在“联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由“专家组”成员与警务室、网格员对接,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将矛盾解决在网格中。“专家组”还通过与警务室、街道办矛调中心对接等办法,对较复杂的民事纠纷、权属、经济等矛盾纠纷及居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纠纷,采取上门调解的途径,主动调解,防止矛盾积压。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不让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和头疼事过夜,姜谭路派出所专门开辟一处固定场所,作为警民议事座谈地点,即“会客厅”。根据服务对象提出的具体问题和事项,派出所专门制作一式三份服务联办单,由服务对象、具体负责民警和派出所领导面对面进行研究商讨,结合群众需求确定办结时限和服务方式。派出所采取一事一档的办法,将联办单所涉及内容,以及群众打分成绩公布在“会客厅”公示栏内,接受群众查询和监督考评。派出所利用“会客厅”平台,将业务工作进行公开,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警纪监督员、行风评议员和新闻媒体采编人员上门等形式虚心接受监督考评,充分运用走访、回访和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述职述廉等途径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姜谭路派出所在利用“会客厅”充分听取民意基础上,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板块警务室、多警联动条件下的应急型单位警务室和精细化管理条件下的平安型乡村警务室,形成警务室民警为骨干、社区巡逻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巡防新布局。

  派出所积极开展互联网+公安管理+公安政务服务新型巡防警务模式,把辖区2个街镇科学划为11个方格,以视频监控四级联动平台为支撑,打造警民一体的零距离智慧型服务圈,全方位推进电子门锁安装,多层次组建“邻里守望”联防组织,全面推进平安社区建设。(记者 郭喆 通讯员 孙力 阮仕宏)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