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2020年9月,江苏省昆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全民心防”工程,发动、组织群众,通过人民战争的形式,遏制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重点的非接触式案件上升,消除交通、消防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现同比、环比“双下降”,重大交通事故持续下降,火灾警情同比下降近七成。
构筑保民平安“第五道防线”
为使广大群众对识别诈骗、文明交通及消防安全的理念入耳、入心,切实增强安全意识,筑牢心理防线,2020年9月,昆山市“全民心防”工程启动,正式拉开了“平安共建 心防先行”的序幕。
“这项工程高位统筹、上下联动、全民参与,以‘防范诈骗、文明交通、消防安全’为重点。”昆山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川介绍,全市重视程度之高、参与部门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昆山市成立以政法、宣传、公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全民心防”工程领导小组,把相关工作纳入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建立公安专班,进行实体化运作,推行日、周、月三层研判机制,通过“全”域覆盖、聚合“民”力、从“心”出发、以“防”为主,推动“全民心防”融入服务管理各领域、各环节。
截至目前,昆山市公安局已牵头组建了一支超过1200人的宣讲团队,开展“昆警行”“周周演”等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推送线上宣传专栏120余期,创作的情景式防范作品入选全省法制教育巡回宣讲活动;指导各集镇及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累计制作横幅、展板、折页宣传册100万份。
在传统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防”基础上,昆山警方把心防作为防范治理新型违法犯罪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靶向精准的宣传教育培训,在群众防范意识中构建起第五道防线,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精准宣传凝聚全民共识
去年12月,家住昆山城西的张女士接到自称是电商客服人员的电话,称她购买的一款书包甲醛含量超标,可以进行退款和赔偿。张女士信以为真,正在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时,突然想起不久前接受的“全民心防”宣传,其中有一项便是“冒充客服退款诈骗”,随即报警。在城西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张女士成功避免被骗,保住了银行卡里的13万元。
无独有偶,昆山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陈先生报警,他刚接到“某地公安局”电话,说他涉嫌医保诈骗案,他联想到民警宣传的反诈内容,怀疑是诈骗电话。民警核查后,证实陈先生碰到的正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敏锐的防范意识使他第一时间识破骗局。
“以大数据为主导、网格化为基础、铁脚板为支撑,指导‘全民心防’精准宣传,汇聚起强大基层宣讲队伍,面对面开展防范宣传教育,让共防诈骗、文明交通、消防安全逐渐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昆山市公安局“全民心防”工程专班负责人赵瑾说。
据了解,依托大数据手段,昆山警方对可能被侵害群众开展“精准宣传”,劝阻并避免损失超过2300万元;依托“警网融合”,包括社区民警、党员干部、平安志愿者、物业保安等力量在内的1593个网格工作小组深耕网格,民警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用铁脚板深入家庭、企业、校园等,累计走访群众230万人次。
随着安全防范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心防”工程已帮助企业、群众成功识破、阻止电信网络诈骗560余次;及时发现并消除交通、消防安全隐患万余个。
形成全民参与平安共建格局
“你看,这个漫画挺有意思。”近日,前往昆山市公安局中华园派出所办事的群众在一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漫画前纷纷驻足。这是社区民警张演结合真实案例、利用业余时间在人员往来众多的服务大厅通道里绘制的宣传作品,让市民“走过路过,反诈不错过”。
在推进“全民心防”工程中,类似有特色的宣传方式比比皆是。针对年轻人的“线上平安答题”、针对老年人的“暖心知识送上门”、在市区开展的“警民平安面对面”、在集镇组织的“大喇叭说防范”……这些别具匠心、生动活泼、很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实现了防范宣传的全覆盖、零盲点。
同时,“全民心防”工程通过“影响身边100人”的方式,线下宣讲团队、志愿者走进企业、商场宣讲教育,深入社区、学校真情演绎;线上依托“每日一微刊”向外推送转发,“一传十、十传百”防范宣传呈裂变式扩散,进一步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平安共建新格局。
“全民心防”赢得了社会共识,吸纳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他们先后成立了“企业反诈联盟”“校园反诈联盟”“社区反诈联盟”等志愿组织;吸纳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以及邮政快递员、外卖和快递小哥等志愿力量,累计参与的志愿者超过5500人。
“昆山市‘全民心防’工程紧扣社会公众对平安建设的关切和期待,从‘治未病、防在先、控在前’入手,从传统治安防范拓展到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等多个层面,正在全力打造‘平安前哨’的现实样本。”昆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施伟华说。(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方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