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广西西林县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破解欠薪难题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21-02-19

  “要不是检察院的帮助,我们的血汗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近日,在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人民检察院,来自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外来务工人员杨色奶激动地说。

  2020年初,杨色奶、韩花奶等30名外来务工人员到西林县某乡帮老板砍伐杉木,他们大部分人只拿到一小部分工钱,有的甚至一分钱都没拿到,多次向老板追讨,可老板均以各种理由不支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找到检察院寻求帮助。

  2020年8月,西林县检察院接到外来务工人员讨薪申诉后,当即指派专人负责办理此案。经调解,林场老板同意于2021年1月底前支付拖欠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

  据西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尚学介绍,为让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方面有更多获得感,西林以“法援惠民生·关爱农民工”专项行动为抓手,2020年全县办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260余件,其中,涉及讨薪的98件,依法为外来务工人员讨薪3000多万元。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欠薪案件,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有路,单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在西林县检察院检察长韦涧鸣看来,给外来务工人员讨薪添底气,必须多部门发力,力破讨薪难题。

  讨薪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西林县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形成合力,给外来务工人员讨薪增添了底气。

  为避免讨薪“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西林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在办理外来务工人员劳资纠纷案件时,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尽可能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对已进入仲裁或诉讼阶段的劳资纠纷,加强与仲裁、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原则,推动仲裁、法院优先依法作出处理,尽快解决纠纷。

  凝聚合力,为外来务工人员讨薪搭台铺路。西林县建立了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人社、住建、工会、信访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讨薪信息共享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惩罚恶意拖欠行为,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欠薪单位和个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公安部门移送,由公安部门进行立案调查,提高办理外来务工人员讨薪案件质量和效率。

  “我们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依法讨薪,不能触犯法律法规,由‘受害人’变成‘施害人’。”西林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黄秀娟说。

  在西林县人民法院院长陈眺东看来,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法律援助支持、行政部门协同配合,做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配合,形成合力,是依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讨薪难题的关键。

  “依法讨薪包括哪些程序?”“外出打工与用人单位怎么签合同?”“外来务工人员有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吗?”“索要工资款不应采取过激行为,更不能触犯法律!”……

  2月1日,西林县委政法委、西林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在西林县城联合举办了“法援惠民生·关爱农民工”服务活动。活动现场,一张张通俗易懂的主题图片引来群众驻足,10多名法律人士、普法志愿者耐心解答外来务工人员的提问。

  为将活动引向深入,西林县整合资源,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和普法讲师团、司法行政社会组织,深入企业、建筑工地、招聘会场、村居、社区等地,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劳动合同签订、薪酬发放、社会保险办理等知识,有效防止欠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注重源头防范,西林县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以案例结合法条的形式,每周向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发布配以图文、动漫的法律风险提示。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主动提示用工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及违法用工的法律风险,提升预警预防能力。

  与此同时,西林县还积极畅通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申请渠道,利用“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为困难群众维权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全县乡镇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1个,在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设立法援工作站或设置法援公告栏,公布维权信息。

  据悉,2020年,全县法律援助机构窗口共接待外来务工人员来访咨询1.1万人次。(记者 罗宗明 通讯员 韦奇 王志华)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