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北京公安:打出防范组合拳 描绘反诈共治图
人民公安报 2021-02-18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代表的非接触类犯罪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是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的重中之重。

  2020年,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依托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和公安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的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强预警防范,持续推动宣传工作,连续开展了“云剑2020”“长城2号”“断卡”等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高发类案、犯罪窝点,整治黑灰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300余名,为群众止损37亿余元。

  北京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联席办)在全市基层街道乡镇组织开展了“心防”工程建设,以挂牌督办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防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他们以安装注册“全民反诈”App,印发防范手册,积极发动志愿者、宣传员,向社会推荐“96110”反诈专用号码等举措为抓手,全力推动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厂,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截至2020年底,“全民反诈”App注册用户近400万人,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240余万次;市反诈中心组织各区反诈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企业开展反诈宣传网络视频直播70余场,开展线下反诈宣讲1000余场。

  与此同时,北京市反诈中心还组织出行行业、快递行业联合成立反诈宣传联盟,开展反诈宣传工作;会同电视台、电信集团和互联网企业等单位开展“科技强警、科技反诈”宣传活动。北京市公安局积极联系高校、内保单位等,利用网络、电视、广播、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等各类媒介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组织轨道运营及建设施工企业、公交集团、出租企业等单位开展反诈宣传和培训工作,并组织专项检查,均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北京市联席办会同市通信管理局、人民银行、市银保监局等相关单位建立每周会商、情况通报、约谈整改、联合宣传等长效工作机制,联络运营商、金融机构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甄别能力、提升风控水平,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2020年,共封停涉案手机号码15万余个、网址域名14万余个,冻结账户30余万个,冻结资金17亿余元。

  北京市公安局以重点类案为主攻,全链条开展打击防范。一方面,将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杀猪盘”、假冒贷款、冒充客服、刷单等突出类案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反诈专用号码发送提示短信、拨打电话,开展劝阻工作。另一方面,以非法网络推广、涉诈App开发等为重点,集中打击为诈骗犯罪团伙传播犯罪方法、提供技术支持的黑灰产业链。去年,他们打掉了胡某非法开贩卡犯罪团伙,刑事拘留32人,涉案金额达890余万元。

  ■新闻链接

  群众反诈三大利器

  1.北京市反诈专用号码——96110。专用号码自2019年11月启用以来,全市预警劝阻工作公信力显著提升,首次接通率、劝阻成功率明显提升,平均劝阻时间缩短了近3成。2020年全年,共预警劝阻群众46万人次,避免财产损失20余亿元,预警处置率达到100%。目前,96110反诈专号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2.“全民反诈”App。这是北京市公安局研发的,全国首个反诈专用手机应用,被称为反诈神器。App设置了专门的宣传模块,群众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转发反诈宣传内容,收看宣传视频或收听犯罪分子的诈骗原声。App还在首页开辟了在线答题、最新发案等专栏。用户可全面了解最新诈骗手段伎俩、身边发案情况,并在线测试自己的防骗指数。通过App指尖举报模块,用户可以随时将身边发现的诈骗线索向公安机关举报。

  3.《心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手册》。这是北京市反诈中心撰写编辑的专门手册,被称为反诈宝典。手册收录了当前高发的16类诈骗手段的真实案例,并按照发案数量排序。每个案例后都附有骗术揭秘、话术关键点和易被骗人群三部分内容,全面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提醒读者谨防上当受骗。(记者 唐娜 通讯员 项子汉)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