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江苏南京海事法院司法为民服务纪实
江苏法制报 2021-02-05

  2020年是南京海事法院全面履职的第一年,辖区内不仅有连云港港口这样在江苏具有重要地位的货物吞吐港,沿海岸线还分布着燕尾港、陈家港、黄沙港、吕四港等重要渔港和广大的沿海滩涂,法院干警按照院党组以高质量海事司法服务保障民生的要求,练就一双铁脚板,踏遍黄海之滨的渔村、码头和滩涂,在漫长海岸线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以深切的为民情怀,向辖区群众传递司法温度。

  铁脚踏滩涂,司法送温度

  黄海沿岸的滩涂养殖业发展迅猛,因海水养殖引发的纠纷也接连不断。干警发扬铁脚板精神,迈入黄水,踏入泥沙,走进老百姓心中,送去司法的温度。

  在陈某诉天津某公司等海上养殖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中,原告诉称被告在施工过程中排出大量泥沙,造成当地海水污染,进而导致原告养殖贝类死亡。在分析原告提交证据之后,承办法官发现原告虽举证证明其购买蛤苗所花费的大致成本和承包滩涂进行养殖的事实,但其主张的养殖区域面积大小、蛤类死亡程度等事实尚存疑点,如不进行现场取证,仅凭现有证据难以支持原告的诉请。同时,考虑到本案系污染致损,当地或存在其他类似养殖户受损情况,容易产生大面积的系列纠纷,出于最大限度维护公共利益以及充分了解案件情况,承办法官决定应当事人的申请亲临现场调查取证。

  为了提升审判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在当地潮汐并不满足船只下海作业的情况下,承办法官选择在现场等待至中午潮落时分步行进入养殖区域。干警们仅穿着一双高筒靴,步行穿过湿热的芦苇荡,走进水深齐腰、污浊昏黄的滩涂海水中。因涉案养殖区离岸较远,且干警在齐腰的泥水中每行走一步都极为吃力,约1公里的路程干警们走了近90分钟,才最终来到涉案养殖区域,亲手打捞养殖蛤苗,查看死亡情况并拍照摄像,掌握最直接的一手资料。看着汗流浃背的干警,深受感动的村民主动递过来一碗“凉白开”。

  据统计,南京海事法院2020年共处理了92起海域使用权纠纷案件,审判人员下基层进行调查取证及谈话达数十次,干警的脚印遍布赣榆、响水、射阳、大丰和东台的沿海滩涂。

  铁脚行百里,调解展温情

  在一起定期租船合同纠纷案件中,欠款人下落不明,担保人马某到庭后情绪激动,担心找不到欠款人陈某,自己可能承担全部债务,忧心忡忡。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案结事了,承办法官在得知被告陈某下落后,第一时间驱车前往射阳某船厂寻找陈某。

  时值三九,码头上寒风凛冽,陈某所在船舶靠泊位置离岸边较远,无法上船进行调解。承办法官顶着严寒,通过电话劝说被告陈某下船配合调查、调解工作。两个小时后,陈某于终于同意下船接受调解。

  陈某下船时天色已晚,原告亦到达码头,现场没有桌椅,承办法官与三方当事人挤坐在汽车中,借用汽车上的灯光照明开展调解工作。在承办法官耐心的释法明理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被告陈某以分期方式支付所欠租金,原告柴某同意免除被告马某的担保责任。

  三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感到满意,对承办法官耐心细致调解表示感谢。调解结束时,时间已近晚上20点。虽然5小时来回奔波200公里,但看到矛盾纠纷圆满化解,不仅是当事人,法官的心中也产生了一股足以消散严寒的暖意。

  铁脚登渔船,依法护民生

  船员是海洋经济中保障运输和作业的核心因素,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疫情期间的各种不利影响,船员劳务纠纷日益增多。

  南京海事法院重视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妥善解决,加快此类案件审理速度。2020年,南京海事法院审理了数十起船员劳务合同纠纷,并通过设立涉渔矛盾一站式解纷中心等机构,联合社会调解力量,共同维护了上百名船员的合法权益,真真切切地保护了民生之本。

  在李某等7名某轮船员诉被告徐某等系列案中,为避免船员优先权丧失,法院受理后应原告申请,第一时间“死扣”涉案船舶。但在案件审理时发现其中一名被告无法送达,考虑到公告送达费时费力,且无法保障各方当事人充分表达诉辩意见,为保障当事人权利尽早实现,承办法官通过各方了解得知该未能送达的被告刚从国外回国接受隔离措施,在一个月的隔离期内无法参加诉讼。在积极联系其家属与其沟通案件处理的情况下,最终促成被告同意电子送达,并允许其通过微信提交答辩状和举证、质证。最终这批案件在三个月内全部判决结案,充分保护了船员的合法权益,并确认其工资债权对涉案船舶享有优先权。

  铁脚保湿地,黄海护明珠

  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当事人出行时间,降低诉讼成本,南京海事法院在案件数量较大的盐城地区设立“南京海事法院巡回审判基地”,开展巡回审判工作。2020年,南京海事法院连云港法庭在该基地开展巡回审理达52件次,每周固定时间在基地开展工作,过去一年来主要针对性解决盐城地区与“退渔还湿”相关的涉民生案件。

  “退渔还湿”民生案件主要为海域使用权纠纷案件,涉及当地政府、承包方、养殖户等多方利益,牵涉面广,案件办理难度大。海事审判实务中并无太多关于处理“退渔还湿”问题的先例,法官审理该类案件无法参照其他成熟的处理模式,如何妥善处理该类问题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干警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会议研讨等多种方式,与上海海事法院等兄弟法院进行多次研讨,共同研究涉“退渔还湿”海域使用权法律问题。此外,海法干警还就“退渔还湿”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检索,通过法官会议等方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探讨“退渔还湿”问题,成功解决了其中部分法律难题,为今后相关案件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干警的不懈努力下,首批13件退渔还湿案件已经以原告撤诉而告结。法院将根据调查研究的工作成果,继续在当地政府、企业和养殖户之间做好工作,依法平衡各方利益,让黄海湿地这颗明珠更加闪亮。(记者 王晓红 通讯员 窦文彬)

(责任编辑:刘海滨)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