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依法治理 > 法治创建
普法进村零距离 形式灵活入人心——重庆市法治乡村建设掠影
司法部微信公众号 2024-09-12

  “之前有人给我母亲打电话说我遇到了车祸,让她紧急给一个账户打钱支付我的手术费用。我母亲一下子慌了神,好在她在输密码前给我打了个电话,这才让犯罪分子的诡计没有得逞。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近日,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的“法治故事荟”上,郎家村驻村工作队员刘云正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村民讲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台下的村民们坐在长椅上听得津津有味。这是近年来重庆市深化乡村普法,优化乡村法律服务的一个镜头。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800多个乡镇8000多个行政村。近年来,重庆市落实农村普法工作,推动普法从形式上更灵活、内容上更接地气、服务对象上更精准。这些措施落得实不实,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深入重庆市的乡村进行探访。

  竹板打起来

  法律知识听得懂

  “诈骗分子套路深多加防备,陌生电话一定要警惕。冒充熟人找到你,一说要钱小心有问题……”在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铜心小院”精准普法流动课堂上,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聆听金钱板节目《全民反诈》。

  金钱板是川渝云贵的民间传统说唱曲艺品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表演时敲打的竹板镶有数枚铜钱而得名。这些竹板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悦耳。今年61岁的金钱板表演者何代科告诉记者,他经常来这里表演金钱板,并将法治宣传内容融入其中。“村民听到金钱板敲击的声音就会自发地围过来,我就趁机用这种方式向老百姓普及法律知识。村民们听得高兴,还会经常和我互动。”

  六赢村村民周菊是金钱板的忠实听众,“我已经来看过好几次这样的表演了,比起简单的政策宣讲、法律解读,金钱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她说,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普法宣传在铜梁区还有很多,“村里的‘铜心小院’每周都播放普法电视剧、电影,‘村村通’广播还会播放法治故事。”

  什么是“铜心小院”?“铜心小院”是铜梁区推进法治建设的群众活动场所。铜梁区地处山区,地势凹凸不平,农民居住地点比较分散,想要一次将全村村民聚在一起开展法治服务活动极为困难。当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地域相连、民风相近、群众自愿、规模适度、能力匹配”的原则,以10—30户为一个微网格,每一个微网格都安排一个“铜心小院”作为群众开展学习、娱乐活动的地点。近年来,铜梁区将“铜心小院”作为普法活动的基本单元,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铜心小院”281个,开展各类专项普法活动1500余场次,并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开展法治文艺下基层活动32场。

  目前,重庆市年均举办法治电影进村居、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等活动4000余场,制作了“大喇叭说法”“民法典100问”等系列普法广播剧130余期,通过互联网与“村村通”广播持续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同时,结合农民需要,重庆市还在近8000个农家书屋的法治图书室新增普法图书12万余册,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4万余场次,让法律知识对村民而言“触手可及”。

  群众“点单”

  专业人员来解答

  如何让普法内容更能满足群众需求,让农民乐于主动参与普法活动呢?“订单式”普法也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形式。

  “下班途中骑着电动车与狗相撞受伤,算不算工伤?”前不久,在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红锋村的普法讲堂上,南平法律服务所主任殷国松抛出了一个案例,一下子就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力。经过殷国松的讲解,大家逐渐明白:“原来下班途中被狗撞还有可能构成工伤啊!”“红锋村附近有一个工业园区,许多村民在此务工,往来车辆较多,因此村民关注的问题以交通事故、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为主。我每次上课时,都会注意挑选此类案例,并结合实际进行宣讲。”殷国松说。

  “以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大多是由主管单位决定宣传内容,制作宣传材料下发,群众需求往往被忽视。现在我们通过打造‘订单式’普法服务,让群众成为普法宣传的主角。基层普法人员收集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后,我们再邀请专业人员解答这些问题,让普法更精准。”重庆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副处长蒋臻介绍。

  未成年学生群体对外界好奇、敏感,需要社会对他们给予帮助,更需要法治助力。重庆市璧山区推行“树洞口袋”,以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未成年人的需求精准普法。“树洞口袋”是设立在学校各个角落的仿真树,树上有一个洞,孩子们将烦恼、困难、期望等写成信件,放进“树洞”里。22名“树洞姐姐”定期收集信件,把从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后,由民警和心理老师组成团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理孩子们的各种心事。

  “现在我们进一步拓展‘树洞口袋’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反家暴等问题的介入与法治宣讲,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璧山区七塘镇党委书记万阳说。

  目前,璧山区已经实现了全区乡村学校“树洞口袋”信箱全覆盖。自2021年11月启动“树洞口袋”学生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以来,共收信5126封,累计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879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56起,并通过及时回复疏导、解决问题,护航孩子们健康成长。2024年1—7月,全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51.35%,受侵害案件同比下降71.67%。

  线上线下

  专业服务在身边

  精准普法不仅限于普法宣传活动中,更要融入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让农民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看到法治成效。

  “‘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就是普法工作的‘探头’,只有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法律明白人’既有血缘、亲缘、地缘优势,又有乡情、亲情、友情资源,了解村内实情,可以针对农村常见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并收集上报村民的法律需求。法律顾问则负责解决较为专业、困难的问题,或开展专业性较强的普法宣传。”南川区木凉镇党委书记李中海说。

  木凉镇汉场坝村党委书记李先进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他2022年10月成为全国第一批“法律明白人”后,多次参加重庆市组织的“法律明白人”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还能把其他村落的优秀经验用在我们村里。”李先进说,村里之前发生过一起土地纠纷,山上一户人家要修房,把山下另一户人家的道路挤占了,两家人为此争吵不休。通过他和法律顾问的调解,由山上人家再修一条路给山下人家通行,“现在他们两家人逢年过节时,还会邀请对方到家里坐一坐。看到原本势同水火的两家人和解,我心里也很高兴。”

  如果“法律明白人”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该如何是好?就轮到法律顾问“出手”为村民答疑解惑。

  “我从2021年开始驻村,每周四上午在村里坐班。2021年的时候村里有近100件纠纷需要我处理,现在大概只有30件。随着村民知法守法意识的增强,村里的纠纷也越来越少。”汉场坝村法律顾问韦延伟说。

  为了更好地强化远程法律服务能力,重庆市还建立推广“重庆村居法务”应用,并同步上线微信小程序,还将其嵌入“渝快办”App中。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268万人,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44万余次,有效解决了乡村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在“重庆村居法务”小程序里,村民能随时在线咨询法律顾问。

  “每天都有许多村民通过‘重庆村居法务’应用来找我咨询法律问题,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接十几次电话。我都会把这些问题登记在案,包括时间、来咨询的村民姓名、案情和解决结果等。每年我都要用掉几个厚厚的本子,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内心也很自豪。”韦延伟开心地说。

  重庆市目前已实现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每年平均为每个村(居)提供法律服务不少于50个小时。同时,累计培育村(居)“法律明白人”5.2万余名,实现每个村(居)4人以上。

  “在村里有法律顾问之前,我们想咨询点法律问题还得去镇上。现在直接问村里的法律顾问,线上可随时联系,线下也经常见面。村里人问得最多的是土地流转、婚姻家事、继承等问题。”汉场坝村村民陈兴国说。

  为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的进一步精准、细化,重庆市还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聘请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人员担任普法讲师团成员。近年来,普法讲师团进村庄、进院坝开展以案说法等普法活动2.8万余场次。

  文章来源丨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申洋)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