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依法治理 > 法治创建
定西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法治日报 2024-06-13

  原标题:乡风文明 邻里和睦 产业兴旺

  定西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始终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法治文明蔚然成风、乡亲邻里和亲和睦、产业发展向上向强”这些群众共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小溪弯弯、流水潺潺。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元古堆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打造乡村法治文化广场,大屏幕时时播放普法警示教育片,成为村民纳凉的好去处。

  董建新是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月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农闲时节,他会把大家聚在一起开展法治宣讲,从民法典解读到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从调解矛盾纠纷到共话家长里短,让村民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法律知识。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提升村民法治意识,我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让大家都尊法守法。”董建新说。

  如今,定西市已累计创建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0多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3600多人,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1250户,以法治塑造文明乡风新模式已悄然形成。

  近年来,定西市累计打造乡村法治文化广场869个,推行“宣讲团开会讲、司法所进村讲、干部入户讲”的法治宣传模式,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如果你不愿承担损害赔偿,对方会起诉到法院,如果请机构鉴定,你还需承担鉴定费用……”这是近日陇西县德兴乡调解员对产生邻里纠纷的两人进行现场调解的一幕。

  双方本是近邻,却因房屋受损赔偿协商不一致而发生纠纷。

  在受理这起纠纷后,调解员采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用“放下架子,拿起筷子”的俗语延伸到日常邻里关系相处,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感谢你们,你们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大事,不然我们两家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当事人紧握调解员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果不重视并及时化解,可能会演化为大矛盾,影响乡村和谐稳定。

  为此,定西市始终高度重视,建设了县、乡、村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创新推出“随手调”模式,选任基层人民调解员一万余名,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80多件,做到发现在早、预防在先、处置在小。

  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漫步在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一块块农田阡陌纵横、沟渠相连,一座座日光温室首尾相接、错落有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开办合作社,怎么流转土地?”“技术引进、产品销售如何签订合同?”……这些法律问题,丰禾村“两委”都会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提了建议,帮助化解产业发展中合作社与农户的纠纷。

  如今,丰禾村建成1.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日光温室13座,打造了以脱毒马铃薯繁育、种植、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马铃薯广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丰禾村还建成农业种植体验园,出租给市民,增加村集体收入。其间,法律顾问提供了不少法律咨询服务,让市民租得满意、种得放心。

  近年来,定西市创新开展“百名律师进乡村·法律服务促振兴”活动,全市237名律师与1965个村(社区)签订“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协议,实行“村‘两委’点单、法律顾问上门服务”模式,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法治力量。

(责任编辑:申洋)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