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原标题:守护“钱袋子”、舌尖安全、养老保障
2025上海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出炉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司法局获悉,2025年上海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出炉。今年上海市将围绕“法治为民办实事”核心,推出八方面16项具体举措,从反诈预警到外卖食品安全,从预付消费纠纷到老年人意定监护,直击市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用法治温度守护城市烟火气。
记者注意到,上海反诈预警再升级,全力守好“钱袋子”,将强化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工作,核心在于优化“短信+电话+见面”劝阻模式。这意味着预警信息推送将更精准、更及时,对潜在受害者的干预将更直接、更有效,从线上提醒到线下劝阻,形成多维度拦截网。目标是努力为市民构筑一道更坚固的反诈“金钟罩”,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针对无堂食外卖(即“幽灵厨房”)食品安全隐患多,食材变质、环境脏乱、无证经营、执照借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监管存在盲区的问题,公益诉讼盯紧“幽灵外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检察机关将开展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这不是常规检查,而是通过法律赋予的公益诉讼职能,推动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重点整治食材变质、环境卫生不达标、无证经营、共用或借用执照等顽疾。公益诉讼的刚性监督,有望让隐藏在居民楼、工业区里的“问题厨房”无处遁形。
随着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老人权益保障问题凸显。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人提前指定监护人)虽好,但存在操作细则不明、服务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等“空白区”,落地难。上海将推进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落实落细,关键动作是建立完善老年人意定监护的服务、管理、监督等体系。这意味着从协议签订、监护人选任、监护职责履行到监督救济,都将有更明确、可操作的规范指引,填补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空白,确保这项制度真正成为老人晚年生活的法律“安全网”。
除此之外,针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费纠纷频发,上海将推行“三限”规定全覆盖,严管“只进不出”的霸王条款。未来健身机构“跑路”将被纳入信用监管,消费者可申请先行赔付。
新就业群体同样迎来利好,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将享受500场法律服务专场,涵盖劳动关系认定、社保覆盖等难题。退役军人则迎来“老兵法律服务室”,5000名优抚对象可免费咨询、化解矛盾。
据悉,上海还将试点“社区巡回审判”,在街镇开展示范庭审,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法治温度。居住区绿化管理也有了新解法:50个小区试点树木规范修剪制度,破解“剪得太狠”或“遮光扰民”争议。信用修复“即申即享”、交通处罚“一次都不跑”、长三角税费争议“一站式”解决……上海正用数字化手段简化流程。(陈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