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木质装饰、山水画卷、中式吊灯,苏州特有的文化元素让昆山大同菜场与去年爆红的阳澄湖高速服务区一样,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同菜场这个专属网格的智能化水平:经营户信息、菜品菜价、每日监测等信息一一公示,让你可以货比三家;商家使用的电子秤、销售的商品都在后台有记录、可追溯,让诚信经营成为商家必备素质……
1月20日,记者跟随昆山市委政法委政治处主任卢赛君“追”了一把时髦,在菜场吃早餐——一边感受江南水乡韵味,一边吃着地道的“奥灶面”,一边体会专属网格的智能化。
“昆山市83家菜市场已改造升级71家,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果,是昆山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卢赛君说。
应该说,这只是江苏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2020年初,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后,江苏坚持把社会治理放在省域治理走在前列的大局中谋划,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出台试点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和区域特色指引,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打造“一市一品”试点品牌,形成的具有江苏特色的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央政法委推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江苏智慧。
系统观念推进“一市一品”创新实践
“南通长江岸线长、水面宽、船只多,是社会治理难点。我们充分运用物联网、5G等新技术,布设高空鹰眼系统,成立‘海鹰’无人机中队,开发‘智慧苍穹’监管平台,建设‘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全面实时感知汇聚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领域的人、船、物各类管控要素,建立跨区域协同、多部门联合、集中式管辖的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有效构建全时空、全覆盖、全联动、全周期的长江大保护‘智慧防控网’……”1月16日,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钱建华在汇聚该市64家市级部门、10个县(市、区)及园区140亿条数据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向记者介绍该市以系统观念凝聚合力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
南通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正处、县级正科、乡级副科职级建制并实体化运作的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落实市级32名、县级25名、乡镇(街道)3至5名事业编制。他们对照《全国试点工作指引》和《江苏省区域特色工作指引》,形成8大领域168项分解指标,明确各项指标的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并以市“两办”名义在全市作出部署,将中央和省工作指引中各项要求全部分解到10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和73家市级单位,以责任化、项目化、指标化形式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
与该市一样,其他12个设区市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如此高规格的领导团队,让市域社会治理在全省各地落地落实,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美景”。
制度先行,推动各设区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行稳致远。扬州市出台全国领先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设地方标准,宿迁市印发《关于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时间表、路线图;常州市制定《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苏州市印发《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举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圆桌智治汇活动;泰州市《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报告,获得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批示肯定,示范全国。
强基导向让社会治理更精准美好
“陈会计,我又和爸爸吵架了,我好想念妈妈……”1月15日,兴化市戴窑镇新花园村一级残疾的林林给网格员陈存芳打来电话,诉说心中的苦闷。陈存芳一边接电话,一边往他家赶去,对这对父子进行调解安抚。
2019年,陈存芳以网格员身份走访时,发现43岁重残人员林林家的困难。林林20岁就落下重度残疾,父亲患有严重关节炎,母亲又刚刚查出癌症晚期。面对母亲的重病,一家人手足无措。陈存芳主动为林林及其母亲申请了低保,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去年8月,林林母亲病重离世,留下林林父子两人。70多岁的父亲要照顾一级残疾的林林,显得很吃力,父子俩经常发生冲突。“好在两人都知道向网格员求援,家庭矛盾得以缓解。”陈存芳说。
因为走村入户,可以亲眼看到每家的实际情况,再与有关部门数据碰撞,2019年,陈存芳按规定取消网格内1户低保户资格,新增了肢体残疾的林林和智力残疾的壮壮2户低保户,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民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的网格工作目标实现和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规范化运行、社会化参与、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工作方法,让我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群众的满意率也就越来越高了。”陈存芳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2020年底,全省群众对网格员服务管理满意率达97.15%,比上年提高11.63个百分点。
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省委政法委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牵头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见》,并提请省“两办”印发,让“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夯实全省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
苏州市作为经济总量全国地级市第一、大中城市第六,实有人口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特大型城市,以突出做好6项具有苏州特色的工作指引项目,建好市域社会治理“风光带”,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智慧云”,擘画市域社会治理“同心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而人口过千万的省会城市南京,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网格+”、全要素网格、大联勤网格化、“1+1+3”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竞相涌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为促进和规范各地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江苏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网格化政府规章《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网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江苏风光”。
法治思维促进“万村善治”更有特色
“遵纪守法,耕读传家,稻香庆丰,明慧之乡。”去年10月,网红打卡地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村头墙上的“村规民约”,既质朴又够用。“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村规,可是村民自己一个字一句话琢磨出来的,既显示了凭借‘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香’农旅项目富起来农民的智慧,也体现了富起来的农民追求精神富足的意识,村民自治让这个村庄确定了依靠最美丽的稻田生产性景观和最奢侈的农村风景线的发展方向。”溧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昱对记者说。
近年来,溧阳市积极推进万村善治工程,坚持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了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在庆丰村,法治公园、南渡“百姓议事堂”、大槐树下的“和事凳”、村党支部蔷薇红工作室打造的“蔷薇寄语”,践行着民事民办的自治思想,让依法自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成为江苏万村善治的典范。
将美丽家园建设与法治、德治融合推进的,还有宿迁市宿城区的“流动小板凳”,村社干部拎着小板凳,随时可以与群众坐下来拉拉家常、评评里短,潜移默化之中引导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
无锡在全市建成1306个协商议事室,实现协商议事活动在全市82个镇(街道)、1168个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已开展“有事好商量·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活动1300余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江苏协同推进“万村善治”工程,有力维护城乡社区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45.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江苏各地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力书写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江苏答卷”!(记者 陈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