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昆山全国首推执法司法过程实时普法
让“执法者”变身“普法者”
本报讯(通讯员 占长孙)一个案件就是一份生动教材,一次执法就是一堂情景课。近日,昆山在全国率先印发《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的工作指引》及《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的工作指引》,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过程中设置专门的普法环节,让“执法者”“办案者”变身“普法者”,使“纸面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
普法工作不只是向公民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全过程中和群众保持良性互动。两份《工作指引》提出主动告知式普法、答疑解惑式普法、释法说理式普法、舆情回应式普法、全民公开式普法5种实时普法方式,把向案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利害关系人等群体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程序中,围绕行政执法的不同阶段、环节和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司法案件中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办案程序等事项进行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过程中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推动形成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机制,使行政执法人员手中“所执之法”变为口中“所普之法”。
与“复读机”式的传统普法形式不同,为打破“受众少、成本高、收益低”的困境,昆山积极发动行政执法人员在最擅长的领域、最熟悉的环境下实时普法、精准普法、互动普法,借助群众对案件的高度注意力,确保群众在接触行政执法、产生问题疑惑、寻求法律咨询的“第一现场”就能得到行政执法人员最及时、最准确、最权威、最直观的解答,使群众可对办案人员进行广泛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法治实践“体验感”。
“司法办案是难得的普法良机,特别是司法公正性受到质疑,可能引发社会舆情的重大敏感案件,更需要以积极的司法公开和法律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充分阐明法律依据,加强释法说理,引导社会舆论从‘情’的感性回归‘法’的理性。”昆山市法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山将坚持“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理念,通过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过程,以鲜活的案例讲好更多法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