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普法动态 > 普法集锦
法治花开香满园
——吴江法治文化引领全民学法高潮
江苏法治报 2021-07-09

  法治花开香满园

  ——吴江法治文化引领全民学法高潮

  □本报记者 郑弋 本报通讯员 陈晓红

  沿着地图上标识的路线,在沿途的5个站点盖章打卡,走完全部路线即可获得一个随机“法治小礼品”。6月9日,苏州市吴江区司法局依托胜地生态公园打造的胜地法治园开园迎客。不少游客一边开心游园拍照打卡,一边观赏学习法治景观展现的法律知识,其乐融融。

  “胜地法治园是苏州持续推进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建设的又一标杆。”苏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侃肯定地说。近年来吴江区紧扣“法治吴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目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成功打造一批富有“吴江特色”的普法阵地,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齐抓共管普法机制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吴江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吴江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薛建国告诉记者。他们着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需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包容合作、互动共治的“大普法”格局。

  2016年,吴江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七五”普法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下发《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考核办法》,明确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职责清单”。

  注重发挥以典型案例释法的引导、规范、预防、教育等功能,先后征集“以案释法”优秀案例百余件。其中,吴江法院的“请求一并解决民事纠纷必须符合法定要件”“显失公平的人民调解协议可以撤销”“瓶贴可作为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等入选“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培育吴风法韵艺术团、法心法社等普法社会组织,原创作品《宪法护航中国梦》荣获全国曲艺展演优秀作品奖。

  坚持需求导向

  提升全民学法守法意识

  “坚持以各类普法对象需求为导向,侧重不同领域不同方式开展精准普法,有效提升各类人群的法治素养。”吴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钱斌表示。

  严格落实中心组学法、旁听庭审、菜单式学法等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全区79家单位6702名党员参加全省“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121名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和355名机关中层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深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发展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路径,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举办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大赛、法治书画大赛,全区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沐浴在法治阳光下”主题书信活动;定期开展“青年政法干警进校园”活动,吴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李冬梅获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表现突出个人。

  围绕“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管理、依法用工”理念,持续加强企业经营人员法治教育。吴江区司法局牵头建成国家、省级园区法律服务中心各1个,汇聚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资源,为园区和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在新市民积分附加分项目中加入“法律知识考试”和“普法志愿者”两个加分项,增强新市民学法自觉。

  坚持文化引领

  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渠道

  按照“一核两轴多片区”的思路,设计打造胜地法治园——以宪法宣誓广场为核心,设置“法护一生”“法助我行”两条主轴线,沿途设置“法治之门”“法治吴江”等多个特色法治文化景区。吴江区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文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吴江区坚持法治文化建设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基层依法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在成功打造胜地法治园和大运河(吴江段)法治文化长廊的基础上,各地相继建成同里法治码头、叶泽湖法治文化公园、屯村实小法治教育基地、震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桃源新亭法治文化村庄、体育路法治农贸市场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多部门联动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文明实践·绿色出行”系列主题活动,举行防范金融风险抖音话题挑战赛。依托“吴江鲈乡普法”微信公众号,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教育,共有63858人次参与线上法律知识有奖竞答,访问量达21万余次。

  坚持普治并举

  推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

  “干部问事—居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督促查事”,在叶泽湖花苑社区试点推行“六步工作法”,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薛建国告诉记者,他们紧紧围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持续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崇德尚法新型村居建设。

  将法治元素导入乡村民约,全区313个村(社区)均配备了法律顾问,全面入驻“法润民生”微信群。注重培育“法律明白人”,打造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农村法治带头人队伍。积极实施“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确定“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促进疫情期间市场健康发展”等法治实事工程,以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童悦敏)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