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近年来,六安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全面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开展“文化传承”+“法治宣传”,放大法治文化创作传播的叠加效应,以春风化雨、法润人心的氛围逐步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民守法普法渐入佳境。
建成全覆盖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全市建成365处法治公园(广场)、2105处村居法治宣传阵地,实现农村法治学校、法律书屋全覆盖。精心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的普法精品工程。用活司法鼻祖皋陶文化品牌,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立足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独山革命法庭、金寨红色法治文化广场等特色红色法治文化阵地。
实现全方位法治文化供给。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普馆等重点公共文化场所设立法治文化专区,开展法治景区、法治学校创建,促进“法”“景”融合,“法”“教”融合寓教于乐。推动法治文化进公共场所、进机关、进景区、进村居、进学校、进企业,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丰富不同群体的法治文化供给。“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成立法治文化创研基地,推出“法治戏曲进校园”“法治文艺进基层”等特色法治文化活动,每年演出1600余场。
实施全引领法治惠民工程。创作皋陶系列法治动漫,开展全市“皋陶杯”法治文化有奖征集,举办法治作品展览和线上展播。举办“12﹒4”法治晚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通过同步网络直播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结合民俗文化创新法治文化创作,推出法治庐剧、法治泥塑、法治油纸伞、法治剪纸等地域文化精品。组建村法治书法室、法治文艺演出小分队,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创作、传播法治文化,创作出《七五普法在金安》、《油坊店扫黑除恶花鼓词》、《南楼村法治歌》等一批群众性法治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