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资讯 > 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制定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中国质量报 2025-08-15

  当前,部分不法经营者假借“科普”外衣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甚至虚构“名院”“名医”吸引患者就医等乱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就医安全。今后,这一乱象有望得到强效监管和遏制。

  8月13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医疗领域广告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前期出台《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又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共同制定了《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细化明确了医疗广告的定义、发布主体、认定原则等方面的规定,为有力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提供更为清晰、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

  “通过立规矩、设红线、清乱象,让各类‘隐形变异’式的医疗广告营销宣传无处遁形,将违法违规机构逐出市场,为守法合规企业撑腰鼓劲,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市场稽查专员谷保中表示,上述两个指南的出台,为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划定了更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在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精准打击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行为的同时,有助于防范和制止医疗行业商业营销宣传领域的“内卷式”竞争。

  据介绍,《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主要针对医疗广告监管执法的原则和具体监管规则作出细化规定,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明确的执法指引和实操指南。《指南》则对医疗广告发布主体作出严格限定,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发布医疗广告,并紧盯借医疗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在明确哪些形式的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不构成广告的同时,也列举了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健康科普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同时对部门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指南》的出台,有助于准确认定和打击利用医学科普、健康养生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医疗广告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医疗科普社会氛围,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公众对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和就医安全。”谷保中说,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加大对医疗广告监管疑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力度,进一步细化完善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广告监管规则与行业管理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好发挥跨部门监管合力。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大对医疗广告活动的监管力度,重拳打击各类“神医”广告。不断完善医疗广告监管规则体系,陆续制定相关执法指南,切实提升监管规则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努力提升医疗广告监管效能。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医疗广告违法案件1666件,罚没金额1278万元。市场监管总局还集中曝光3批次30起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涉及医疗美容、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对医疗广告违法主体和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在持续的监管高压态势下,各地大力查处医疗广告违法行为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推动医疗广告违法案件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记者 张文礼)

(责任编辑:莫亚奇)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