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意见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司法服务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
□ 本报记者 张昊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典型案例。
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说,意见聚焦通道建设与区域司法协作机制中的突出问题,要求充分发挥司法服务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的作用。强调人民法院要完善裁判规则、做实定分止争,依法审理涉通道建设、物流服务和贸易投资纠纷,服务保障通道建设和运营;加强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环境资源审判,助力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完善货物单证规则、运输合同规则、当事人协议管辖和选择适用域外法规则等,推动跨境物流和贸易国际规则协调统一。
形成司法服务保障合力
王淑梅介绍了意见起草的背景。最高法先期批准同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建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3+2”司法协作机制,鼓励、支持通道沿线13个高级人民法院与两个中级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实质解纷、执行联动、法律适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开展务实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司法服务保障的合力。
“‘13+2’司法协作机制实质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王淑梅说,最高法在全面总结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意见。
意见要求,不断优化司法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要求人民法院不断优化管辖制度、提升诉讼便利、推进多元解纷,探索构建符合大通道、大物流特点的综合运输案件管辖制度;推进涉外诉讼机制改革,促进涉外商事诉讼便利化;创新完善国际商事审判机制和机构建设,持续提升国际商事审判专业化能力,拓展多元解纷机制功能。
意见强调,推动形成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运行的工作合力。明确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推进统筹协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保持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协同,支持重庆高院牵头健全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司法协作机制;依托最高法“一张网”,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加强数据会商与应用,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健全审判人才培养和区域交流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互通互融;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沿线法院协调联动
重庆法院牵头推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工作起步较早、举措较多、经验丰富,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重庆高院院长李永利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提升专业化司法能力方面,重庆法院依法审理涉运输通道建设、交通场站建设、物流集散服务、物流产业融资、贸易投资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权益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等各类纠纷。完善裁判规则,统一裁判标准,依法保障通道贸易畅通、投资便利,形成了一批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示范作用的标杆性司法案例。最高法已批准设立重庆国际商事法庭,进一步创新完善国际商事审判机制和机构建设。
在优化审判体制机制方面,重庆法院优化管辖制度,逐步建立匹配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运输纠纷的管辖机制。经最高法批准,重庆在辖区内实现了交通运输案件的集中管辖。加大对边境贸易纠纷的诉讼便利化改革力度,探索快速审理机制,对电子证据快速认证,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完善涉外送达机制,在符合相关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推动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电子存证、在线认证等技术应用。
此外,在深化司法协作、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方面,在最高法的指导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司法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司法需求,加强沿线法院的沟通协调联动,创新人才协作培养方式,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研究新兴领域问题
“新时代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的案件类型不断涌现。”最高法民四庭副庭长王海峰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哪些新类型案件?意见对人民法院办理新类型案件有哪些规定?王海峰说,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陆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国际合作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过程中,产生的涉外民商事纠纷可能涉及当事人约定管辖、选择适用法律等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法律适用规则,进一步完善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依法约定管辖、选择适用法律的司法裁判规则,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
王海峰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质量”“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意见提出要聚焦单式运输、多式联运、仓储等单证电子化法律适用问题,发挥司法推动完善电子可转让记录规则的作用,提炼总结国际铁路联运单证、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国际运输单证裁判规则,统一裁判标准。
“针对货物单证、跨境电商、金融创新、境外投资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问题,意见要求深入研究可转让货物单证物权效力,跨境电商标准制定、平台治理、电子标签、跨境数据流动,跨境供应链金融、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物流金融与保险融合创新等前沿问题,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制度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王海峰说。
最高法还发布了6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现人民法院在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运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中的司法实践成果。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