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热评
对假冒官方账号混淆视听者严查严打
人民公安报 2025-05-22

  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王先生在刷短视频时刷到“××文旅推荐”账号,一度以为这是家乡文旅局的官方平台。账号简介自称“官方”,头像使用文旅局LOGO,内容多为当地景点和文化习俗。然而,点进主页后王先生却发现了问题:视频中频繁插入带货链接,推销的商品发货地址不在本地,账号也缺乏官方认证的“蓝V”标识。王先生向平台举报后,相关账号很快被封禁。

  近年来,仿冒官方账号的“李鬼”乱象时有发生,仿冒者利用公众对权威信息的信任攫取流量,甚至衍生售假、欺诈等黑灰产业链。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仿造昵称、虚构资质等形式,假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发布误导性内容,以此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从中获取高额收益。不法分子假冒官方账号误导公众,损害官方机构公信力和形象,严重干扰传播秩序,搅乱舆论生态。

  针对此类现象,相关部门和平台持续打击和治理,2024年,中央网信办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518个,抖音、微信等平台封禁数千个违规账号。《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等;不得假冒、仿冒、捏造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名称、标识等;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名称、标识等,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等。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假冒官方账号的现象坚持露头就打、从严处置,形成有力震慑,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坚持对假冒官方账号混淆视听者依法严惩。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加大对自媒体的监督执法力度,从严开展互联网乱象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仿冒等不法行为,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的“假官方”账号,对仿冒账号的运营主体、资金流向、商品供应链全链条打击,坚决斩断黑灰产业链。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的监督指导,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账号,依法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暂停信息更新、停止广告发布、关闭注销账号、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清朗网络秩序。

  网络平台担起责任,扎紧篱笆。平台要落实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完善账号认证与审核机制,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强化账号信息审核,对带有“官方”等标识的账号严格资质核验,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对异常账号及时预警,发现相关注册信息含有违法和不良信息行为,依法及时处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从业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履行社会责任,端正守法依规经营观念,不得仿冒官方账号名称和头像,未取得相关资质不得从事相关信息传播活动,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生态。(潘铎印)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