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热评
规范保安服务让就医更安全
法治日报 2023-10-11

  □ 孔德淇

  10月1日起,北京市地方标准《保安服务规范医院》(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规范》主要规定了医院保安的基本要求、保安服务要求、设备配备及使用要求、应急管理、医院保安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填补了国内同类标准的空白。

  医院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近年来,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日益增加,这给医院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患者创造良好就医环境,成为各家医院面临的共同课题,其中安全保卫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保安是医院在内部开展安保工作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维护医院内部治安、疏导车辆等任务。此前,有关部门曾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保安配置,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和医疗秩序稳定。从现实看,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医院大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设置专门的保卫室以及安保干部等强化安全管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各地在安保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上参差不齐,有的难以对大量进出人员进行全面审查,导致安全风险有所增加。

  北京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和家属前来就医,特别是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内,人流量巨大,因此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当前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保安服务显得十分必要。《规范》的出台为北京医院的安保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操作指南。

  《规范》明确,医院同时在岗保安人数应按照“在岗在编医务人员总数的3%”“20张病床1名保安员”“日均门诊量的3‰”三种标准的最高数量配置,并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增加数量,体现了“就高不就低”原则,可以帮助不同医院因地制宜加强内部的安全管理,有效避免因安保人员配备不足,可能造成的就医秩序混乱、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等情况。可以说,不同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医疗资源等都有差异,安保力量的设置自然也不能“一刀切”,这一规定无疑是在为医院安全管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做加法。

  同时,《规范》还针对过去常见的工作漏洞,在相关标准要求上作进一步补充。如明确保安服务的具体要求,包括进出人员管理、重点区域巡逻、安全设施监控等,这实际上就是对此前一些医院巡逻不到位、监控管理失当的纠偏,有助于杜绝未经授权者进入敏感区域的可能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此外,《规范》还强调了保安人员的素质要求、培训要求和岗位职责,并指出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将与北京市卫健委、医院、保安协会及相关保安公司合作,统一组织保安员的培训和考核。这有助于改善医院安保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对于提升医院保安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从种种细节可以看出,《规范》把过去一些尚有模糊的安保要求,或者在执行上落实不到位的安保措施,进一步予以细化和明确。一方面,这有利于扭转安保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走样;另一方面,这也让地方和医疗机构树立了更明确的安保目标,能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医疗环境。

  《规范》虽然只是地方的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对于医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护体系,推动平安医院建设无疑提供了重要助力。希望北京的各级医院都能自觉加强组织和管理,按照《规范》的内容来执行,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机制,共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也希望类似标准可以在更多地方得到复制,通过合理配置保安人员数量,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保安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整体素质,推动医院安防管理更加健全有效,让医患更有“医”靠。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