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热评
朱婷贴出报案回执,公众人物为何会选择报警维权
红网 2021-08-16

  赵雨璠

  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未能挺进八强,网上流言四起。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队长朱婷,包括她在备战期间的训练态度以及代言商业广告的“内幕”。针对造谣诽谤,朱婷8月11日晚在个人社交媒体贴出《上海市公安局案(事)件接报回执》以及公证书首页,采用报警的做法请求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报警由于有公安机关的介入参与,可显示当事人强硬的态度。比起往日的律师声明,在回应名誉受污事件时,报警的社会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在吴亦凡事件后,多位被波及明星纷纷报警,晒出接报案回执,以期产生舆论震慑的作用。

  事实上接报案回执只是公安机关收到报案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清单,给报案人出具的回执,是公安侦查机关受理、立案程序当中的一个环节,并非公安侦查机关已经正式立案。即使立案,也只能说明报案人有可能受到侵害,并不能证明所谓清白。正如朱婷在博文中所说,取证报案只是前两步,接下来能否立案侦查,侦察结果如何同样值得后期关注。网民面对网络造谣诽谤,其力挺朱婷的正义感值得被肯定,但最终真相尚未公布,网民还应带有理性目光辩证看待。

  报警的威慑力远胜律师函,但耗费的资源明显不同。在对报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登记后,公安机关需要迅速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立案条件的,做刑事立案处理。若不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会及时告知报案人以其他的程序维权。

  面对网络谣言,报警之余,强有力的平台监管与信息公开透明化同样能另谣言不攻自破。造谣朱婷的文章大范围传播以来,多位球迷屡次举报均无果,直至朱婷本人亲自报案,各大平台造谣文章才删除,由此可见,部分平台有意纵容网络谣言,并未尽到“强制删除”的义务。因此面对造谣乱象,平台应该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在线上予以重罚,增加网络造谣成本,对意图造谣传谣者形成威慑力。针对朱婷代言商业广告“内幕”或区别对待队员的诽谤,相关人员也可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化的方式从源头遏制此类网络谣言的传播。

  此次朱婷报警的背后,暗示着网络造谣成本低,举报过程困难的现状。从“杭州女子取快递遭偷拍被造谣事件”到“杨振宁被造谣去世”,再到吴亦凡事件后诸多知名艺人纷纷报警维权。公众人物不报警,传言的真实性将被默认;公众人物报警,则会被质疑浪费资源。但不可否认: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是最低底线更是最锋利的武器。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个人,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报警来维权是每位公民都具备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