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秦思
近期,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结合正在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互联网时代,“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整个娱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甚至一度有“得‘饭圈’者得天下”等说法。只是遗憾的是,一些“饭圈”粉丝群体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对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必须擎起法律利器、构建长效机制、扛起主体责任、形成社会合力。
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必须擎起法律利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当前,一些病态追星已经突破了法律常识和道德底线,净化“饭圈”文化也已经成了加强道德与法治的迫切要求。在依法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治理,深入打击数据造假、暗刷流量、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饭圈”文化在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
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饭圈”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也已经决定了净化“饭圈”不良风气不可能一蹴而就。早在2020年7月,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饭圈应援”问题赫然在列,足以表明必须对“饭圈”不良风气进行持续打击。
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必须扛起主体责任。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目前“饭圈”主要聚集在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受“流量至上”理念驱使,有的网络平台为了赚取大众关注,甚至无视最起码的底线。净化“饭圈”文化,必须压实网络接入服务商、应用分发平台、社交平台的企业主体责任。只有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言行规范起来,才能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
引导“饭圈”文化向良性发展,必须形成社会合力。如何净化“饭圈”不良风气?这对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出了共同挑战。推动“饭圈”文化行稳致远,离不开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比如,家长、学校、青少年组织、媒体等都应切实发挥作用,引导青少年理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其中,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更有责任和义务引导粉丝理智追星。凝聚全社会之力,弘扬新风正气,网络空间将更加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