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0502036085号
网站标识码bm13000002
江德斌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有效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其中,针对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近年来,直播、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成为主流社交平台,聚集了大量用户资源。出镜直播、拍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也数不胜数,且受众面广、流量很大,备受市场欢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未成年人做直播、短视频,可以得到名气,成为“网红儿童”,实现流量变现,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甚至远超家长收入。因此,一些家长受到利益诱惑,认定了赚钱要趁早,于是主动拥抱市场,成为“网红儿童”的直接推手。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往往不懂商业逻辑,只是听凭家长或其他成年人的安排,按照剧本在镜头面前表演,成为赚钱的“工具”。同时,在流量至上的网络价值驱动下,部分内容为吸引眼球,存在故意造假、卖惨、炫富、侮辱人格,甚至使用暴力、软色情等问题,已经涉嫌触犯法律,突破社会道德底线了。
为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清除不良内容,需要采取严厉手段予以整治和规范。2019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建议,限制14岁以下儿童开直播、发视频,仅允许在父母同意或陪伴情况下使用。2020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严厉打击直播、短视频网站平台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严格排查后台“实名”认证制度,严禁未成年人担任主播上线直播。
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大都还是学生,本该在学校学习,过早开直播、营业赚钱并不好,容易扭曲个人价值观,长远看对人生发展不利。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缺乏自主性,尚处于成长阶段,对未来人生缺少合理规划,效仿成年人工作赚钱时,容易被世俗化,沾染上不良习气或误入歧途,这些都有现实案例为证。而且,平台炒作“网红儿童”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很多未成年人会模仿、跟风,将开直播、做网红视为人生理想。
这些畸形现象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与担忧,呼吁加强监管、实施禁令的声音一直很高。此次专项行动有的放矢,将禁令进一步细化,明确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而要想实现长期效果,避免问题反弹,则要立足长远,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将相关禁令纳入法律条文,依靠法律来制约平台,实现依法治理、有章可循,通过常态化规制,促进行业更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