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理论文章
加强民法典普法宣传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
法治日报 2021-02-03

  □ 王国升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实施好民法典,意义重大。实施好民法典,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深刻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感使命感。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保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民事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各类市场主体对法律平等保护的期盼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作出战略部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一部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引导、凝聚共识,为实施好民法典,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法与时转则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也给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课题。实施好民法典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民法典实施才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加强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加强民事检察工作,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提高社会公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政法媒体要掌握主流话语权,坚决守好主阵地,精心开展主题策划,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加强统筹规划,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欲茂其枝,必深其根。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普法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要将民法典普法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统筹规划,整体协同联动,推动民法典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突出重点对象,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运用各类普法阵地,发挥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平台优势,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抓好民法典宣传普及,推动民法典普法工作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让民法典成为法治建设的时代强音。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老百姓听得进、看得懂、记得住的语言特别是数据、典型、案例说话,宣传解读好民法典,把民法典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愿意听、用得上,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为民法典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做好民法典对外宣传,推动交流互鉴,讲清楚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向世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成就,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