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普法平台
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首页 > 法治热评
下架多款输入法的警示意义
南方日报 2021-06-16

  静 子

  近日,多款知名输入法APP被强制下架。

  5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输入法等33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15款输入法APP“榜上有名”。细究榜单,涉事输入法APP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两类:一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二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通报中明确“相关APP运营者应当于本通报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国家网信办网络数据管理局,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我办将依法予以处置”。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部分运营者的整改未达标,监管部门的处置便如期而至。

  有必要追问,被点名的运营者为何不认真落实整改之责?是不理解官方通报指出的问题症结,还是心存侥幸另有他想?早在今年3月22日,国家网信办就印发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的通知,明确界定了各类APP的基本功能服务以及收集个人必要信息的范围。具体到输入法类应用程序,通知界定其基本功能服务为“文字、符号等输入”,且“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如此看,“上榜”的输入法APP存在的“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非法获取”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症结一目了然,相关运营者的整改举措也并非无从下手,整改行动迟迟不到位又是为哪般?这很难不令人浮想联翩。

  把个人信息视为各类应用程序的“唐僧肉”,这正是各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主要原因。数字化时代,数据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重要生产资料,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格外凸显。精准推送的商业广告便是一个明证,输入法APP准确记录你的消费需求,适时在购物类软件精准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从而顺利实现个人信息的变现。企业具有先天的逐利倾向,这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逐利的手段是否正当、是否合法合规?被国家网信办点名的输入法APP,显然在获取用户信息方面采用的手段不正当。须知,个人信息不是企业借以营利的商品。

  人们不禁要问,对用户数据的“争夺战”何时休?精确的时间点尚无法给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强制下架多款输入法APP便是重要的实证。监管部门制定明确标准、指出具体问题、规定整改时限、作出有效处置,环环相扣共同规范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边界。

  违规不改必下架,以强有力举措助力个人信息保护,其警示意义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金燕)
 
智慧普法平台